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新质生产力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正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县级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力量,要结合县域经济特点,通过构建多方重视的联动机制,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把新质生产力培育成为支撑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资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县级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要想立于激烈竞争市场的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实现自身业务持续发展、效益持续增长。因此,县级农商银行要将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成为支撑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新质生产力与县级农商银行的逻辑关系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县级农商银行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通过全体员工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科技运用等业务操作进行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业务、服务深度转型升级。县级农商银行需要将科技创新引入居民生活需求、企业金融需求中,为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增强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以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为主导,向县级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县级农商银行规模、效益增长速度,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县级农商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实现自身业务持续发展、效益持续增长。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其先进生产力质态符合县级农商银行新发展理念,所以,县级农商银行要将其培育成为支撑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县级农商银行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促进资本增强、风险控制。而县级农商银行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仅能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培育新质生产力对县级农商银行发展的重要性
新质生产力是在生产要素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等途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县级农商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发展是县级农商银行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的需要,而新质生产力的运用,则成为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和金融科技,县级农商银行可以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对于四川的县级农商银行而言,需要重视并充分利用科技平台,处理好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关系,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过程也需要巩固农村市场,并挖掘城乡接合部市场和城区市场。因此,要充分运用好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建立的科技平台,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提升市场竞争力。县域金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县级农商银行需要建立保持农村市场并培育挖掘、开发城区市场的激励机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面对传统业务和其他金融机构新兴业务崛起的双重挑战时,县级农商银行只有在产品创新升级和金融服务创新上下足功夫,才能在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育发展新动力。县级农商银行作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在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中的作用。
培育新质生产力路径及运用策略
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涉及技术、产业和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性工作。四川的县级农商银行作为具有相对独特发展历程的金融机构,基础资源薄弱,其科技建设采用“大平台+小法人”的模式,业务开展主要依托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的科技平台。因此,要借助平台优势推进金融科技建设,是县级农商银行提升科技竞争能力的最佳选择。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科技已不再是简单的金融业务后台支持,而是未来发展战略的支撑和保障。农商银行应当上下联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提高其对于农商银行未来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市场需求及自身特色化发展定位出发,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培育农商行自己的新质生产力。一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以“顶层设计+基层实用”为基本准则,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建立信息反馈应用模型,畅通意见反馈、交流沟通渠道。二是建立学习机制,培育专业人才。建立信息科技岗位人员外出学习机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按年选拔县级农商银行科技岗位人员到上级部门、大专院校等进行跟岗学习,提升金融科技运用水平,以保证县级农商银行新质生产力在业务竞争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从而促进县级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层次、高质量的数字化人才队伍。针对新型农业产业和AI技术产业形态,如家庭农场、农业产业观光旅游AI技术运用等,县级农商银行应注重从业务型、营销型人才方面发现多元化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潜力,将之培育成为一批与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型金融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新质人才”保障。
依靠“大平台”,实施“金融+”科技服务。推动县级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新质生产力赋有的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高效能、高质量新科技服务手段,通过“金融+”将科技创新引入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中,以金融渠道释放科技红利,为自身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一,实施“金融+”业务渗透,让科技金融助力居民生活。为了实施“金融+”业务渗透,县级农商银行要抓住人工智能风口机遇,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依靠科技“大平台”、数据中心、新一代信贷IT系统、大支付系统和场景金融,银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移动支付金融场景建设,并大力推广“智慧停车”“智慧食堂”等“智慧场景+”系列项目。通过这些有效举措,使县级农商银行形成更具竞争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加快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让金融服务更贴近生活,呈现出更便利化、网络化、银行业务化的特征。
第二,实施“金融+”业务整合,让科技金融助力产业迭代。县级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突出县域本土特色,坚持稳健发展,扎实推进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助力自身改革转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不断深化智慧银行建设,创新专属产品、完善专营机制、匹配专业服务,将线下产品搬移至线上,便捷客户业务办理,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受。同时加大对“专精特新”领域的信贷支持,转变传统经营理念,从绿色金融、未来金融出发,结合资中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特点,强化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推动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确保全年绿色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为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科技赋能,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和水平。用大数据筛选、面对面走访、背靠背评价的创新模式,全面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主动授信、无感授信的方式实现农户授信全覆盖,从而筑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借助“手机银行”、移动终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配合使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蜀信e・商易贷”等拳头产品,将普惠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建设“足不出村”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窗口。四是助力传统产业更新迭代。为县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商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更新换代、新兴服务业更新换代,在发挥好金融助推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促进县级农商银行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三,加快数字化转型,从风险控制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对农商银行风险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县级农商银行要通过数字化准入、智能化风控、线上线下交叉验证,构建全流程风险控制体系,以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要加快“线下+线上”双向融合的“数字银行”转型步伐,县级农商银行纵深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规范化,有效减少环节、时间和成本,提升业务办理的便捷性。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架构上的流程化、扁平化,有效降低物理网点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进而提高人均利润,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同时,县级农商银行要将风险识别、限额管理、风险预警、贷款催收和核销全流程等指标嵌入风控体系,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数字化风险控制和业务运营的实时监测,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为稳健发展筑牢基础。此外,要利用金融科技将风险控制前移,构建优质客户筛选模型,并实行线下交叉验证,从而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准入、监测和管理。从多维度构建风险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推动提升处置实效。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