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5期

【调查研究】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发布:2025/05/06 16:51  作者:邵明辉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5月  阅读量:

[摘要]  革命老区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多样化的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发展引领和产业支撑。当前,在革命老区的文旅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红色文化教育与旅游产业脱节、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不力的问题。山东省沂南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线、创新文旅结合方式,用红色文旅产业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典型经验。

[关键词]  红色文旅;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之一的山东省沂南县,是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以红色文旅引领、创新文旅业态、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而闻名全国。探析沂南县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可以为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示。

红色文旅产业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势文化资源。多样化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风貌,是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特色资源和地方优势。革命老区利用红色文化和生态人文资源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可以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红色文旅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革命老区大部分处于多省交界的偏远山区,在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多样化特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结合起来,走红绿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可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红色文旅产业可以把革命精神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盘活革命老区闲置的乡村资源,吸引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红色文旅能够赋予游客独特的旅游体验,赋予红色文化以穿越时空的感染力,让游客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获得精神滋养,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文旅引领带动革命老区产业发展。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带给游客红色文化体验和革命精神滋养,是革命老区旅游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以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是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国革命老区普遍建立了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但普遍存在着红色文化教育与旅游产业脱节的问题,即红色文化教育与乡村生态旅游平行发展和地方旅游吸引力不强。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通过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等旅游项目,赋予旅游以红色文化体验内涵,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旅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欣赏自然生态和体验农耕生活,进而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红色文旅有效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求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和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赋能革命老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方面,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道路、通信等软硬件支持,另一方面,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的引领和资金的保障。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和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赋能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比如,革命老区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契机,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路网、畅通城乡物流体系,就可以同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让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红色文旅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困境

革命老区积极利用红色资源作为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保护红色遗址,建立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受众面有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红色文旅如何吸引游客、带动产业发展等问题。

红色文化教育难以吸引游客主动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受众主要是党员干部和高校学生,以单位组织的方式开展活动,缺少主动加入的游客群体。而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以讲述为主,缺少互动环节,主要是参观革命遗址,到纪念馆看展板和听解说员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由于历史久远和时代差别,游客群体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时,很难想象出革命战争年代的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和斗争残酷的情景,对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缺少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上的认同,导致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不强。

红色文化教育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不够。许多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产业已经开发,在红色教育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尚显不足,在红色教育与旅游产业结合方面存在短板。各地在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中,普遍直接将游客纳入到红色文化教育路线,单一的形式只能使游客粗略游览、走马观花,难以达到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的教育效果,因而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同时,红色文化教育与相关产业如生态旅游、餐饮住宿、文创等业态缺乏有机结合,尤其是红色文化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深度不够,缺乏绿色生态与乡土人文的情感体验,导致游客接受完红色教育后往往匆匆离去,难以带动生态、民俗等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红色文旅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后劲不足。许多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往往受到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环境不佳的影响,面临着规模难以扩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红色文旅产业发展,需要依托于党性教育基地与旅游景区的道路连接、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如果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就可以为红色文旅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如果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得好,则能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反之则会相互制约。

沂南县红色文旅实践启示

沂南县位于沂蒙革命老区腹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沂南县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创建了红嫂革命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同时,利用常山庄的独特地形地貌和石头墙、茅草顶的古村落风貌,打造了号称“乡村好莱坞”的红色影视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引领带动红色研学旅游产业发展,一体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其红色文旅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实践,对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一:开发红色旅游体验项目,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2024年国庆假期,沂南县在红色影视基地推出了“跟着团长打县城”的旅游体验项目,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这一红色旅游体验项目,以《亮剑》故事为背景,再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的经典场景。这种创意性红色旅游体验项目,颠覆了以往红色文化教育单一的讲授方式,让游客成为主角,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经典场景,在亲身经历中去体验情感、感悟历史,让游客感受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红色文化魅力。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对青少年群体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许多中小学生强烈要求节假日去沂南县参加“跟着团长打县城”活动。由此可见,发展红色旅游体验项目,不仅提高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更是推动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启示二: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沂南县以丰富的乡村资源和红色资源为基础,利用山区古村落,先后建设了红色影视基地、竹泉村等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但这些景区建成运营的前几年,由于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外地游客等原因,处于门庭冷落、惨淡经营的状态,直到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后才得以根本改观。2011年,山东省将沂南县红色影视基地中的红嫂纪念馆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全省的党员干部前往学习培训,安排培训学员入住竹泉村。由此,红色影视基地和竹泉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才显著提升,开始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来。特别是红色影视基地内的红色文化教育和抗战影片拍摄场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群众演员”这个新职业。近年来,沂南县以红色文化主题研学为主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绿色生态观光、山区古村落旅游串联起来,增加了红色文化主题研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比如,“跟着团长打县城”情景剧体验项目走红后,家长们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形成了家庭组团、家庭间组团到沂南县参加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旅游热潮。家庭组团到沂南县参加完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就到周边景区观光旅游,到农家乐就餐,进农庄采摘果蔬,购买农特产品等,由此形成了红色旅游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致富先修路,让红色文旅产业有效赋能乡村振兴。沂南县通过红色旅游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旅产业得以一体推进、同步发展。先后修建了从县城到红嫂革命纪念馆的生态大道,从红嫂革命纪念馆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红色专线,贯通形成了“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将山区乡村与县城连通起来、与京沪高速连接起来,同时筑起了山区乡村的致富路。“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全线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连接起沿途26个交通不便的山村,让沿线20万群众受益,2020年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现已成为沂南县一张亮丽的名牌,在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沂南县“红色之旅”线路的开通和山区美丽村居建设,提高了红色文旅的舒适感,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前往,每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为了让红色文旅有效赋能乡村振兴,沂南县在“红色之旅”沿线相继建成了20个现代农业观光园,让3万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将沿线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德国粮援项目考察专家确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三山沟村,建设成为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村。沂南县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绿色生态观光+特色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方式,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在为当地村民创造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