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李后强

用“七种思维”破解“欠发达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四川省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二)

发布:2024/12/18 16:35  作者:李后强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第六 四川的典型案例与主要做法

 

四川省在推动欠发达县向发达县转变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案例很多,选择几个说明

 

1. 旺苍县:以工代赈与黄茶产业

 

背景:旺苍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贫困面大且深。

 

转型策略:

 

以工代赈:利用中央资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试点,新建和改建茶地200亩,修建乡村道路、生产便道及配套渠系,改建茶叶加工厂并购置设备。

 

产业培育:依托龙头企业——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高阳镇打造有机黄茶产业园,实行“猪—沼—茶”、“鸡—粪—茶”的种养循环模式,建立高标准有机茶园。

 

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民”的新模式,使农民成为“飞地股民”,获得薪金、租金、股金等多元收入。

 

成果:截至2018年底,3个贫困村成功脱贫退出,130户418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高标准有机茶园稳产期可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2. 营山县:托底性帮扶与产业培育

 

背景:营山县位于川东北,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转型策略:

 

精准施策:围绕防返贫、育产业、补短板等方面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金融支持与劳务合作:提供金融资源保障企业发展,与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

 

基础设施改善:加大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成果:随着一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地见效,营山县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3.恩阳区:飞地园区与电子信息产业

 

背景:恩阳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工业基础是其产业结构中的短板。

 

转型策略:

 

共建产业园区:与宜宾市合作共建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招商引资:通过项目推介、共享信息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资,已有3家企业达成签约意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成果:2023年一季度,恩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8%,居巴中第一、全省前列,显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4.稻城县: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背景:稻城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业曾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转型策略:

  

文旅融合发展:巩固“天府旅游名县”成果,创新“文化+旅游”、“农牧+旅游”、“科技+旅游”发展模式,推广路边经济、网红直播带货等新业态。

  

辐射带动:积极推广农产品、文创产品开发和特色民宿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成果:2023年,稻城县共接待游客3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7%,第三产业占全县GDP总量70%以上,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服务人员达9000余名,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5.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

  

背景:阿坝州内的阿坝县、若尔盖县等地属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转型策略:

  

跨区域协作:德阳市与阿坝州深度合作,投入资金建设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重大项目引进:例如,四川能投德阿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将解决400余人就业问题。

  

成果:园区内企业的汇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6.青川县:来料加工与手工编织

  

背景:青川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但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转型策略:

  

就业帮扶模式:通过浙江省对口支援及省内托底性帮扶,与成都一家服饰公司合作建立了“来料加工”、“手工加工”的就业模式。

  

技能培训:组织带头人进行传统藏织藏绣的手工编织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成果:仅银巴织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为居家妇女提供了70个就业岗位,通过快递将产品销往外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四川省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多个欠发达县的转型发展。

 

四川省转型策略的几个独特之处:

  

1. 托底性帮扶机制精准施策县企结对 2.飞地园区建设——跨区域合作一区多园 3.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4. 科技创新驱动——产学研结合智能化改造5.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6.社会参与与智力支援多方协作人才培训 7.消费助力与品牌建设线上展示 + 线下推广品牌节庆活动

 

图片7.png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种思维”是破解“欠发达难题”的金钥匙和总引领。四川省的欠发达县转型发展体现了大国领袖的七种思维方式,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有机统一,既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精准帮扶、跨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李后强2024年12月17日在“四川省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乐山马边县)的演讲摘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