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李后强

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动力——城市批判七论

发布:2019/03/13 15:01  作者:李后强  编辑:卢锦根 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人的一生能够永远记住的只有二样东西:母亲的容貌和城市的样子。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概念,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故事和情感,镌刻着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一、城市是一个“巨系统”

 

2015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人是城市的核心,人是城市巨系统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这次会议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解读,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三是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四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五是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二、城市的本质是人

 

纵观城市的演进史,城市是因人而产生的,没有人就不可能形成城市,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和人一样,也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市是人的时空之源和生活母体,把人的生活空间无限放大。

 

城市是人创造出来并为之服务的。最开始,人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逐渐明晰,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形态逐渐形成,直到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物物交换的商业社会雏形日益显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需要有一个交易空间去实现劳动产品的商品价值,并最终形成商品。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了“城”与“市”的概念,人们开始修筑城墙、作坊、楼堂馆所、集市等社会单元体,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通过城市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就业生活保障。

 

人是城市的本源和中心。城市发展的主体是人,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城市这个伟大的事物创造出来,从此人类有了安定的生活场所,并在城市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传承文明。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将在城市里将这种文明代代相传、永续传承。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城市形态愈加高级,城市文明愈加昌明。全球“四大文明古国”、“八大奇迹”都是在城市之后产生的,人们在城市里创造了科学研究、艺术设计、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等业态,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对于人类而言,城市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汇集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人类的思维意识也产生了“裂变式”的发展,思想更加丰富,意识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一方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成果,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精神成果。

 

从城市发展轨迹看,城市越发达,文明越进步,文化越丰富,可供人们消费使用的物品就越丰富,文化创意也会更加进步。

 

三、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城市发展的目的和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大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了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塔式链条”。

 

城市则具备提供这些需求的基本功能。城市可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提供人体机能基本的生存运转,满足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物质需求,城市发展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同时,城市还能够为人类生活提供安全保卫、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服务, 让人们能够在城市里安心生活。

 

上述物质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低端的生存需求。同时,人们还有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精神层面需求。首先,城市为人们提供了社交场所,帮助人们认识彼此,从事更高级的社会活动,获得心理的归属感和情感需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获得社会认同感,这些都是有机化的城市能够提供给人类的。其次,城市产生的文化功能能够起到教育提升、丰富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产生活技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有机群体,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四、城市发展偏离人本需求的几大误区

 

城市决策者和建设者应特别注意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明确城市的一切发展是为了服务于人本身的需要,城市的核心是人。但是,许多城市的发展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增加,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城市病”,城市发展理念与人本需求原理背道而驰,出现了相悖的情况。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城市不是钢筋水泥、不是高楼大厦,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注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守恒规律,破坏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

 

国际化不是奇异化。现在,城市里的人盲目跟风,崇洋媚外,总觉得西式的东西才是国际化,更有人认为另类非主流才是国际化,往往放弃了本民族的珍贵文化传统,偏离了传统文化的根脉,他们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有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把握了民族文化的核心,遵循民族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进行提升和创新,才能够让传统文化散发出具有国际范儿的新光芒。

 

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功能的发挥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功能方面,也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功能的唯一。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更是一个人类成果相互融合发展的有机体。

 

五、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七大规律

 

从伦敦、纽约、悉尼、巴黎、慕尼黑等发达城市轨迹,可以发现任何城市的发展均有着内在的机制和发展规律,包括产业、文化、生态、自然、历史等元素,形成了七大城市发展有机论。

 

文化决定论。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作为根基,城市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比如西方文艺复兴产生了欧洲现代文化的启蒙,也促进了欧洲后来城市的巨大飞跃。

 

内核稳定论。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个城市人们的性格和精神文化,构成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精神文化内核,外部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地理环境是稳定的外部存在,也决定了城市性格的稳定。

 

外形特色论。所谓“建筑是文化的颜值,特色是文化的标志”。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外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衡量着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生活舒适论。城市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让人们安居乐业,获得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决定了城市聚集商气、财气、人气的能力,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产业助推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水平。城市就是一个生产和消费无限循环的过程,表现为物质生产力的螺旋式上升和城市消费力的波浪式前进,二力相合,形成城市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时变演进论。从城市发展历程看,城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大浪淘沙,递进演变。经过岁月的涤荡,城市系统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新的内涵,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着城市一次次的蜕变。

 

生态自然论。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客观的自然存在,自然环境是城市发展赖以维持的基本根基,城市发展不可能突破自然的“度”,城市是整个大自然的一个子系统。过去城市的盲目扩张,出现了二元对立论,于是人们呼吁回归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构建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公园城市、绿色城市等现代城市综合体。

 

总之,容人宜人爱人是城市发展的永续能源和动力。随着技术、社会和时代发展,城市的竞争和未来仅仅取决于产业、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漠视人和自然的“硬发展”是片面、短视、无法持续的。人才是城市的动力和永续源泉,没有人,就没有生产,更没有消费和市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消费和市场资源更加稀缺,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动力。

 

只有真正以人为中心,才是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城市应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生活之城)和精神需要(文化之城),未来城市是现代之城,更应该首先是生活之城、文化之城和生态之城。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后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