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3期

【调查研究】岚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布:2025/03/05 20:43  作者:董杰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3月  阅读量:

[摘要]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作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工业实力雄厚,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仍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抓牢抓实增收节支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岚山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作者单位]  日照市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日照市岚山区位于鲁东南沿海、鲁苏两省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较好。迈步新征程,探索新路径,对于推动岚山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状

聚能三大产业。先进钢铁制造、高端化工、木材加工是岚山区三大支柱产业,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是岚山区的两大企业,2023年全区粗钢产量2745万吨,产能集中度全国第4,集装箱板材以及高强钢、油罐钢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位,拥有全球热轧最高水平的ESP生产线5条。

岚山区近年通过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化工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培育,重点打造中海外能源、岚桥石化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同时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提升行动,聚力培育岚化化工、悦兴化工等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精细化工企业。

岚山作为“中国新兴木业之都”,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也是全国十大进口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加工园。目前,岚山区木材贸易和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00余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360余家,安装大锯700余台套,年加工木材能力达到700万方,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直接带动从业人员2万余人。

聚焦招商引资。岚山区实行“抓线索、抓评审、抓招商、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专业招商队伍,精准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实现招新与技改双发力;实行区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制度,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实现包保新企业和包联老企业双推进;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把“亩产效益”理念引入项目招引建设全过程,打破要素“天花板”,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落实产业链“链长”负责制,推行全产业链研究、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实现产业链式发展。

聚力链式引才。岚山区聚焦产业需求,深入实施“凤栖岚山、智汇钢城”人才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2个,高层次创新人才81名。国家级人才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万泽丰渔业成功入选。3个项目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日钢集团备案设立岚山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伟业工具公司、御园春茶业公司等3家单位被确定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单位,伟业工具公司成功创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面临的问题

产业生态仍待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不够,后续产业链延伸加工不足、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配套产业不发达、不协调、不完整。钢铁产业以精深加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率仍然较低。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494.01亿元,其中钢铁及配套企业完成产值2080.32亿元,占比达到83.41%,而且产值集中在山钢、日钢等头部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需进一步加以延长。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运行压力加大。岚山区的主导产业为钢铁产业,钢铁及配套企业等主导产业实现税收收入约占全区的70%。受钢铁产业波动等因素影响,钢铁及配套企业税收下降,其他产业弥补力量不足,税收收入减收严重。虽然目前经济回暖预期增强,但岚山区税源主要以工业为主,工业经济发展尚未明显跟进,税收收入增长缺乏有效支撑点。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刚性增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需求持续增加,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这种情况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构成了严峻考验。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目前岚山区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较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3093元,收入差距较大。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对策建议

加强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其能效和环保水平。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强,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在钢铁产业方面,大力实施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行动,聚焦生产全流程、产业全链条、服务全方位,有效破解了钢铁产业工艺变革之难、生态优化之难、转型破局之难。在新兴产业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产业联结、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新兴产业集群。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依托国家级先进钢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实施一批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两业融合”项目,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跃升、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抓牢抓实增收节支工作。一是挖掘收入增收潜力,拓宽收入渠道。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处置,通过市场化处置、划转、调剂使用、公开招租、优化自用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使用权资产盘活利用。同时,加大土地出让力度,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增强房地产企业信心。加大商住用地土地推介力度。二是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把“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的长期原则,从预算源头入手,加大对一般性项目支出的审核力度,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将基层“三保”摆在最优先位置,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支出,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壮大抹茶产业,加快奶业振兴,推进卫岗乳产品加工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启用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二是持续完善城市功能。聚力推进以旧“焕”新,启动中心商务区、城西片区、岚山头老街片区更新工程,新建、改造提升城区道路,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污水处理项目。要坚定推进降碳、减污、增绿行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达到国家标准。确保重点河流及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全面守护民众的饮用水健康。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