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因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城乡单向流动的惯性,构建城乡平等互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新格局,让城市与乡村在要素交换、功能协同、价值转化中双向奔赴。
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是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双向奔赴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要重塑城乡互动逻辑,从乡村向城市“单向输血”转变为城乡“双向赋能”,打通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在城市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市民化配套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吸纳新增就业能力;在乡村端,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收益城乡共享机制,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放宽乡村民宿、养老社区等政策,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返乡创业、旅居养老,引导城市资源反哺乡村,着力破解乡村发展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是做强产业支撑。双向奔赴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要注重城乡产业链垂直整合,充分利用“城市科创+乡村场景”“乡村空间+城市需求”,促进城乡产业横向功能互补,构建“城乡共同体”产业生态。要挖掘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强化城乡产业协同,健全利益联动机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引领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城市端,要将城市数字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引入农村,利用城市研发、营销优势建设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通过城市消费带动优质农产品溢价,打造城乡直供供应链;在乡村端,要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为城市提供清洁水源、碳汇空间和休闲康养、企业发展场景。
关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本期《当代县域经济》“专家智库”栏目刊发高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金玉撰写的《抓牢县域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牛鼻子”》专稿,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立足县域实际,提出了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做好“人、地、钱、立” 四篇文章,让乡村人才队伍引得来、留得住,让农村土地资源保得住、盘得活,让乡村建设资金有保障、落到位,让城乡要素流动无障碍、畅起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县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典型案例”栏目以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四川省邻水县突出旧城改造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以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强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的生动实践。(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广告(3)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