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1期

【县域金融】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

发布:2024/01/05 17:07  作者:闫琨 李星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1月刊  阅读量:

[摘要]  实现老有所养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居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合理引导市场投资,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完善商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教育,创新商业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

[关键词]  商业养老保险;保障作用;养老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前进,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成为重要课题。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一般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强制性实行,满足退休人群最低生活保障;第二支柱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共同组成,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之上更优质的养老生活;第三支柱旨在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寻求多元化、偏好性强的退休生活保障,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指个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以人的生命或者身体为保险对象,个人保期届满时可获得一定养老金,从而保障老年生活。

 

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满足退休人群有效需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规模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参保人数将近10亿人。与此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规模也日益扩大,累计结余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公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部分侧重于养老收入的公平性、再分配和社会救济功能,当代在职人员缴纳养老金用于上一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养老金不用储蓄积累,受益人在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量事先已定。这一制度保障了大部分低收入者未来的养老生活水平,但无法解决长寿风险带来的养老金预期缺口扩大、财政负担加剧问题。同时,养老服务消费存在价格风险,预期不断上涨的物价与养老金收入涨幅不匹配,因此,退休老人对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除此之外,在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完全积累制。不同于现收现付制,面临着账户资金的营运与保值增值问题。首先,通货膨胀成本较高,自2013年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增加伴随着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下降,真实利率持续走低,2016年已跌破1%,个人账户金额呈现贬值趋势。其次,银行存款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养老基金的收益率,近年来大多数年份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长期以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个人账户资金计息损害了养老计划参与者的正当权益。

 

企业年金收益人群有限,投资收益波动幅度大。企业年金规模虽然在逐步扩大,但已经越过20082014年高速发展时期,参与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和职工数量在经历低谷之后逐渐回升。如何确保中小企业良性发展、保持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是下一步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与到第二支柱中去,在缓解第一支柱养老压力的同时为退休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养老生活。

 

与此同时,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数量和资产规模都在逐步扩大,但投资范围不断增加的同时投资收益率也呈现较大水平的波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需要寻求更优的渠道,同时要完善企业年金金融市场。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年金呈现以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为主的区域不平衡以及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不平衡并存现象,同样使企业年金的受益人群有限,第二支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根据我国已公布的养老金替代率指标,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均在40%以上徘徊,退休人群的生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基本养老保险缺口预期加速扩大,加之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均衡,个人养老面临着服务缺口、长寿困境、过度储蓄以及通货膨胀导致的金融风险等问题。而现行养老政策例如以房养老等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当前养老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巨大。

 

商业养老保险种类单一、功能不全。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提高回报来吸引潜在消费者。但比起高回报,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往往倾向于稳健型投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的医疗支出也逐步增加,商业养老保险与长期护理、医疗服务等相结合,如何与寿险相辅相成会是吸引消费者的亮点。除此之外,获取养老保障的方式也是消费者关心的一大问题,流动性强、有最低累计利益保证的变额年金有更强的吸引力。因此,多元化、个性化的商业养老保险是关键。

 

税收政策力度不足。20186月,我国开始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但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小,保险公司售卖商业养老保险和投保者领取保险金时仍需按比例缴纳税金,导致保险公司缺乏创新与宣传动力、个人投保者的预期逐渐下降。

 

金融市场不成熟,监管体系不完善。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在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容易出现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时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也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而我国企业年金收益率波动幅度大,使得消费者对商业养老保险更加持怀疑态度,一个波动幅度小、收益稳定的金融市场是商业养老保险蓬勃发展的核心。同时,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缺少专门性法规去约束双方行为,提高行业门槛、促进保险行业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必要性

 

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把劳动力从农业农村中解放出来,使得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实现城镇化,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担心父母养老问题而放弃进城机会,但是随着商业养老保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年轻人完全可以放心进城发展,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商业养老保险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过程的社会稳定。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而商业保险的介入可以在制度层面依托市场机制在医疗、养老领域迅速建立起长效的保障机制,变一次性给付为长期保险保障,有利于城镇持续繁荣、稳定发展。

 

对策建议

 

合理引导市场投资,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养老金资产安全关系到养老金体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养老金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合理引导市场投资。然而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存在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养老金投资选择。因此,政府应从养老金和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视角出发,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为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和金融行业的政策体系相对比较宏观,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导致金融市场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针对商业保险出台配套的产品开发指引,支持和引导商业保险开发产品;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引导金融市场行业标准和维权渠道的建立,重塑居民金融参与信心。

 

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较于城市居民偏低,交通不便和技术落后等都导致了农村居民对保险存在着认知性错误,农村居民大多认为保险是一种骗钱的东西,在购买了保险以后很容易找不到受理人员,找不到负责人员,也没办法了解自己是否应该续保,最后钱财尽失。所以政府应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刚刚进入城镇的农民群体,通常面临较为复杂的社会风险,却对保险的消费需求不足。只有让广大城乡居民对保险的功能和生活中的风险有了充分的认识,加深对保险产品的了解,他们才会主动购买保险产品。

 

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管理的模式。商业养老保险应该适销对路,首先应该根据居民需求和消费水平设计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同时保险条例和合约应该通俗易懂,便于投保人理解,变更业务员要和投保人保持密切联系,让投保人了解自己的保险状况,放心投保。

 

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健康持续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机构要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政策紧密结合,发挥保险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政府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由政府主导组织商业养老保险宣传,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保险公司也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以及家庭情况等推出不同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地区居民商业养老保险需求。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