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10期

【县域金融·实践】创新方式 四川农信(达州)“党建+”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2023/10/07 13:11  作者:黎贞 秦圣原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10期  阅读量:

近年来,四川农信(达州)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党建+”金融服务方式,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党建、业务经营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良性互动。截至7月末,达州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373亿元,较年初净增129亿元;各项贷款(不含贴现)余额658亿元,较年初净增5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450亿元,在全市银行业中占比达34%,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有力彰显。

 

三级共建

做健康发展主力军

 

四川农信(达州)通过推进系统各级支部共联共建,搭建平台、扩大合作,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一是推进党委与重点客户共建。辖内6家行社党委与电力电信、财税部门、住房公积金中心、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等覆盖面广、示范效应强的单位开展共建,签订产品合作协议11个,营销低成本对公存款6.5亿元,营销公职人员贷款670笔,授信金额2.1亿元,用信金额1.3亿元。二是推进机关支部与区级客户共建。机关支部先行示范共建方式,深入开展“党建+乡村振兴”“党建+社区服务”“党建+银税联动”特色支部创建活动,达到“党建引领、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目标,实现双方合作共赢。采取“党委成员挂帅+本部支部书记、委员联动督战+基层支部具体执行”的方式,成立扩面强基行动小组20个,前台和中后台拧成一股绳,凝聚上下联动、齐抓营销的强大合力。三是推进基层支部与村社共建。基层党支部结合地域实际,优先选择产业大村、文明新村、标杆强村开展共建,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开展知识竞赛、专家教授讲座、志愿服务、农民夜校500余场次。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404个,助农取款点694个,结合“一村一品”,将特色农产品引入农综站销售,将其真正打造为农户家门口的党建宣传阵地和乡村振兴“红色驿站”。

 

三项融入

做履职担当先锋队

 

四川农信始终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一是实现党建融入队伍建设。有序组织65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委员。积极开展“三带三提升”行动,党员主动认领任务、主动完成任务,青年骨干党员带后进老员工,开展业务技能提升行动;优秀党员带农信新兵,制定职业生涯进阶提升计划;在职党员带退休党员,提升退休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二是实现党建融入业务经营。不断强化“抓党建出政绩、抓党建出效益、抓党建出动力”的意识,将党建工作与本行业务发展、内部管理有机结合,与风险防控、矛盾化解有机结合,提高党建工作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促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存在感和抓发展中的成就感不断提升。三是实现党建融入作风建设。围绕“学思想、强党性、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改进作风为主线,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叩问初心、砥砺初心、守牢初心。为207名党员授予“党员示范岗”标牌,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着力锻造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服务队伍。

 

 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JPG

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

 

三个支持

做普惠金融践行者

 

 党员干部到小微企业走访.JPG

党员干部到小微企业走访

 

四川农信(达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一是支持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将信贷基本产品与产业发展周期、生产链条有机融合,并引入省农担公司、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担保,丰富担保方式,持续加大对苎麻、生猪、富硒茶、油橄榄产业等当地特色农业项目贷款支持。截至7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52.77亿元、户数1.56万户,有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壮大。二是支持乡村建设,建设和美乡村。主动对接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聚焦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乡村建设重点项目,综合运用PPP项目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宜居水平提升、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领域为重点,积极支持农村水电路气网、垃圾污水治理、医疗卫生教育养老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三是支持乡村治理,延伸服务触角。持续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内容,与行政审批局等23个政府部门、中国移动等6家企业、1638个村(居)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入驻党群服务中心53个,构建“政务+村务+金融+物流+电商+通信”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多方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外延和内涵,持续推动综合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打通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