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10期

【调查研究】从三产融合看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发布:2023/10/07 12:03  作者:杨瑞瑞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10期  阅读量:

[摘要]  湖北省房县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地之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房县提出建设百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强县目标。本文从产业链和三产融合角度分析了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短板,提出稳链、强链、延链、拓链措施,以期为房县中药材产业升级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链;三产融合

[作者单位]  湖北睿明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房县,古称房陵,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陕咽喉,荆襄屏障”,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县面积5110平方公里,辖12个镇、8个乡,截至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6.6万,常住人口36.9万,其中常住城镇人口16.69万,城镇化率45.23%,农村常住人口20.21万,占比54.77%。

 

发展成效

 

中药种植基础良好。房县境内中药材品种有2518种,覆盖《本草纲目》中70%的中药材品种,覆盖全国常用药材品种90%以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10万吨,重点培育了军店、化龙、门古、上龛、五台等5个专业乡镇,25个专业村。

 

图1  房县中药材产业链发展思路示意图.jpg

房县中药材产业链发展思路示意图

 

加工企业龙头集聚。全县有规模以上龙头中药材加工企业8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上市企业1家,加工产品涵盖中药片剂、胶囊、提取物、注射液、颗粒剂、丸剂、糖浆剂、中药保健茶等。

 

电商物流基础完备。房县基本建成“136”特色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即1个公共服务平台,3个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物流快递共配中心、O2O展示中心),6大服务体系(镇村服务站网络体系、电商营销服务体系、电商供应链服务体系、三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电商培训服务体系、电商精准扶贫服务体系),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武当及图”“房陵本草”获中国驰名商标,“房陵牌丹参”“房陵本草牌柴胡”“房陵本草牌白芨”“武当牌克林新”“百草传奇”荣获湖北名牌产品。“房县北柴胡”“房县白芨”“房县绞股蓝”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房县黄精和虎杖分别入选湖北“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

 

三产融合不断深入。一是农工融合,初步形成以神农本草、葵花药业、三鑫生物、武当动物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县中药材加工产值达到25亿元。二是农旅融合,全县休闲农业综合体达到437个,从业人员3100余人。三是农网融合,建成房县贡礼京东房县馆、房州味道等电商销售平台,发展电子商务销售企业81家,农产品销售网店3200多个,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点180个,农产品网上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科技支撑坚实有力。一是农技干部扎根一线,为药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二是企业重视自主研发,陵州药业、武当动物、葵花武当、神农本草、三鑫生物5家药企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产学研合作卓有成效,先后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中医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个,通过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等系列活动,为中药材产业链赋能增效。

 

面临的问题

 

规模相对偏小。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32万亩,规上中药材加工企业仅有8家,专业合作社118家,中药材加工年产值约25亿元,整体与“发展中药材100万亩(含野生)、生物医药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加工转化不足。房县现有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有限,中药材企业多为初加工、植提等,产值不高,产品研发创新不够,资源优势未得到很好的转化,加工产品单一,驰名全国的中医药产品较少。

 

品牌多而不响。房县目前虽然有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4个,“房六味”集体商标1个,湖北省著名商标5个,但没有像“蕲艾”等知名度高的大品牌,中药材产品市场认知度较低,品牌效应不高。

 

三产融合不够。房县在中药材三产融合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产业横向发展和纵向深化都还不够,产业自发性强、分散度高,构建秦巴山中医药大健康融合发展格局任重道远。

 

发展目标及建议

 

围绕“打基础、强链条、建平台、创品牌、抓项目、增产值”的工作思路,以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进中药材产业链稳链、强链、延链、拓链,推进中药材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引领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建成房县中药材产业集群,争取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四百”目标(即基地100万亩,包括人工种植50万亩、野生管护50万亩;产值100亿元;市场主体100家;科研人员突破100人),助力房县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强县。

 

稳链——夯实种植基础,建设百万亩中药材基地。一是加强中药材种苗繁育。加强良种资源保护开发,建立房县“神农中药材资源库”;加大中药材良种选育和推广,筛选批次可标记、质量可追溯的“精准药材”种源,满足药企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需求;支持种苗企业分品种建设良繁基地,实施提纯复壮、组培快繁,促进种子种苗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提升优质种源供应能力。

 

二是壮大道地中药材基地。提升种植条件,持续加强基地整治、灌溉管网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技术,大力推广山地中药材、林下中药材、粮药间作等模式,打造山区农业集约化用地样,实施道地药材人工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栽培,坚持绿色种植,实施有机肥替代,落实绿色防控措施;推广标准化种植,以企业“订单式”种植为主,以“房六味”(虎杖、北柴胡、黄精、白芨、苍术、艾叶)为重点推广品种,以门古寺、上龛乡种植方式为样板,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打造九道-上龛-门古-军店-化龙百公里中药材示范带。

 

强链——做强中药材加工,提升中药材产品价值。一是布局产地初加工项目。加快推进中药材重点镇村、集散地积极发展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引导初加工企业按照药品级、食品级、工业级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的产地初加工,实现中药材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保障中药材品质。

 

二是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推动现有企业提升改造,做大“房六味”中药材提取产业,拓宽中药材加工产品领域,推进道地中药饮片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衍生产品加工,加强药食同源食品和中药材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美容日化产品、中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等开发和应用,丰富产业内涵,补齐增值短板;加大招商引资。以中药材提取、中药饮片、中药材衍生加工等领域为重点,定向招引大型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到房县开展投资或并购,补齐县内中药材精深加工短板。

 

三是打造中药材加工产业集聚平台。引导和推动中药加工企业向东城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引导中小型园区通过规划调整、兼并重组、联合建设等方式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以东城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的百亿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

 

延链——完善交易、研发、社会化服务环节,强化中药材产业支撑。一是完善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以神龙源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中心为主要平台,构建中医药市场交易联合体,统一对接市场,统一平台销售,做大做强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造全国领先、辐射鄂豫陕渝的药材集散中心。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互联网+”智慧医药物流平台。

 

二是提升中药材科技研发能力。搭建研发平台,进一步整合科技研发资源,搭建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产学研联合体;加强中药材产品研发,以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中成药生产工艺、动物用药、质量标准等有关研究为重点,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加快传统中药二次开发、筛选名方验方,联合申请医院制剂批准文号,同步开展新药上市前研究。同时,完善中药材标准技术体系,制定修订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种植生产、产地加工、商品分级、质量检测、包装储运等系列标准,提升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强中药材质量检测和质量追溯,建设房县中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房县企业及周边地区提供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服务,构建中药材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安全有效。

 

三是开展中药材社会化专业服务。引领各乡镇成立中药材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约定有合同、服务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产品有监管的“六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拓链——推进药文旅融合发展,拓展中药材产业多功能。一是全力打造“神农药谷”品牌。树立房县“中国神农药谷”总体品牌形象,以“房六味”道地药材为主,进一步打响“中国虎杖之乡”“中国北柴胡之乡”“中国保健中药材之乡”名号。加快有代表性中药品种的商标注册,巩固“房陵本草”等现有优势品牌基础上,积极再培育一批新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地理标志保护品种、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的认定,形成企业自主产品品牌;加强品牌推广,以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推介为主线,线上线下相融合,不断提升房县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弘扬神农中药文化。在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中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打造以中医药元素为核心的“网红”村、镇、街,提升房县中医药城市形象。组织创作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作品和文化精品,通过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巡讲、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推进房县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

 

三是推进“中药材+”融合发展。依托“神农本草”、武当中药等中医药文化名片,结合房县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中药材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中药材特色旅游小镇。推进药材种植、科研、观光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业休闲、科研教学、技术培训、中医药科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创新“医、药、食、养、游”的养老养生服务体系,吸纳周边康养人群,打造秦巴山中医药大健康体验带。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