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12期

【县域金融·理论】四川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发布:2023/12/05 15:42  作者:罗蓉曦 段胜 余浩川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12月  阅读量:

[摘要]  本文分别以银行网点分布、住户存贷款余额和贷款率衡量县域普惠金融的地理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并考察四川省不同类型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重点开发区银行网点资源总量较为充足,且超过半数由商业银行提供,同时住户存贷款总量和人均水平较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农产品主产区人均银行网点资源较丰富,且线下金融服务主要由农合机构提供,同时普惠金融的使用效用性较高。重点生态功能区银行网点资源总量相对较少,且普惠金融的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相对落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

[关键词]  县域金融;普惠金融;银行网点;住户存贷款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大项目(项目编号:SC21ZD004);2022年度四川省金融学会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SCJR2022036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及“普惠金融”,将其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方面,普惠金融以可负担的成本基本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部分县域范围内,依然存在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薄弱、成本偏高、覆盖率较低、渗透率不足等矛盾。四川省既是历史上最早置县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如何在县域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从普惠金融地理渗透性看,2022年末,四川省128个县(市)(以下简称县域)合计有银行网点7570个,其中商业银行网点数3695个,占比48.8%;农合机构网点数3875个,占比51.2%。具体到不同类型县域分析,重点开发区合计有银行网点3228个,其中商业银行网点数1711个,居三类县域首位。农产品主产区农合机构网点数1561个,每万人有银行网点1.70个,居三类县域首位。重点生态功能区合计有银行网点1300个,其中商业银行网点数503个,农合机构网点数797个,均居三类县域末位。上述结果表明,重点开发区线下金融服务资源总量较为充足,且超过半数由商业银行提供,但由于常住人口较多,人均银行网点数量不及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农产品主产区虽然银行网点总数不及重点开发区,但人均银行网点资源较丰富,且线下金融服务主要由农合机构提供。受制于地广人稀等因素,重点生态功能区线下金融服务资源总量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由农合机构提供。

 

从普惠金融产品接触性看,截至2022年末,四川省县域住户存贷款余额35380亿元,人均住户存贷款余额7.72万元。具体到不同类型县域分析,重点开发区住户存贷款余额18404亿元,占全省县域住户存贷款余额的52.0%,人均住户存贷款余额9.2万元,居三类县域首位。农产品主产区住户存贷款余额12866.5亿元,占全省县域住户存贷款余额的36.4%,人均住户存贷款余额7.2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住户存贷款余额4109.5亿元,占全省县域住户存贷款余额的11.6%,人均住户存贷款余额5.2万元,居三类县域末位。上述结果表明,重点开发区普惠金融产品接触性较好,住户存贷款总量和人均水平均较高。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均住户存贷款余额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县域普惠金融的产品接触性仍存在不足。

 

从普惠金融使用效用性看,2022年四川省县域GDP合计24069.4亿元,住户贷款余额8068.6亿元,占GDP33.5%。具体到不同类型县域分析,重点开发区GDP合计12825.5亿元,住户贷款余额4197.1亿元,占GDP32.7%,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农产品主产区GDP合计8099.5亿元,住户贷款余额2960.0亿元,占GDP36.5%,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重点生态功能区GDP合计3144.4亿元,住户贷款余额911.4亿元,占GDP29.0%,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上述结果表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产品主产区普惠金融的使用效用性较高,住户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居三类县域首位。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贷款率不及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县域普惠金融的使用效用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上看,四川省银行业组织体系较为完善,银行网点等金融资源较为丰富,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其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将金融资源投放至不同类型县域,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缺乏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县域的金融排斥。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推动金融资源由分散转向集中,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实现县域普惠金融持续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和监测制度,构建县域金融数据库,加强对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跟踪测算,及时掌握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明确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二是引导支持普惠性中小银行机构健康发展。坚持立足县域、立足小微,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更加贴近市场和小微企业,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压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机构坚守定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线下渠道,满足县域居民存款取款、转账支付等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三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布局,扩大对偏远农村、山区等金融服务半径,推动金融网点与快递物流、电商销售、公共服务平台等合作共建,形成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加大线上金融服务供给,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体系,扩大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内容,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贷款产品和集村务、政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银行应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