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3期

【谈发展】龚学敏:乡村文化振兴要在传承中发展

发布:2023/03/06 13:36  作者:本刊记者 周淼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四川是文化大省,如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1月4—5日,四川乡村文化艺术院的学者和艺术家们走进盐边县开展乡村文化采风活动,深入二滩展览馆、二滩大坝、傈僳族非遗传习中心、太阳湖和红格镇昔格达村等地参观采访后,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主题举行座谈会并现场创作。四川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诗人龚学敏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点在传承历史、整合当下、谋划未来。

 

龚学敏表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赓续农耕文明实际就是传承历史再创造历史,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借鉴现代的、外来的适合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的更先进的文化,与本地乡村文化内核相结合,走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振兴路子。

 

龚学敏以盐边著名的美食坨坨肉为例,目前所有餐馆的坨坨肉端上餐桌都是一大盆,量大而腻,既不精致也不合理。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已经有明显的改变,这时我们就应合理改变传统的已经不适合的用餐习俗,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当下年轻人的用餐习惯与西方的用餐文化,精致的餐盘里就放一块坨坨肉,配上小刀,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创新,既能满足视觉审美,亦能控制肉食摄入量,再融入盐边当地的阳光康养文化,并按这一理念做到极致,将能极大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龚学敏说,同是以“阳光”品牌效应吸引游客,为何前往丽江的更多是年轻人,而来到攀枝花的则以老年人为主?根本原因就在“康养”二字上。 “康养”不应只是老年群体的专利,目前攀枝花的“康养”太过狭义,特别是疫情之后,更多的中青年群体也开始关注健康,盐边乃至攀枝花应抓住这次机遇,就地谋划,打好“阳光”“康养”文化牌,在稳定“银发一族”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

 

龚学敏认为,随着全国乃至全球各种文化的融合交流,要探寻一种新的文化和已有的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哪种文化有利于我们,哪种文化适合于我们,就要接纳哪种文化。从行为上升到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文化,不仅只停留在历史上,还要总结历史,适应、借鉴、利用先进文化,根据自然条件和物产特色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而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