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 2022年第12期

【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探析

发布:2022/12/05 18:53  作者:郭思源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12月刊  阅读量: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生活宜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成为关注焦点,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关键点,不仅要求农村公共服务在数量上要体现,更要求农村公共服务在质量上更优一筹。本文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背景,剖析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及其他机构举办的,为农村经济生产、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统称。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等。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要想化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关键是要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把农村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新的实践路径,更好地解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发展,并且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离美好生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养老是农村空心化问题的主要体现。随着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比如说照顾孙子孙女等,而农村老年人自身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还面临着健康问题。在经济上农民按时缴纳新农合,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与城市同样缴费年限领取的养老金相差较大。健全的医疗服务可助力农村养老,解决老人看病难问题。但是农村医疗服务资源相比城市而言,依然匮乏。例如农村的医疗机构数量、农村医院建设的质量、新农合报销比例及医疗人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跟上,导致农民看一些不大的病还是要去城市就诊。

 

二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有待加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部分农村因城市发展需要进行搬迁,形成了农民集中居住区,也就是农村新型社区。但是也存在诸多管理问题,比如拆迁后安置地与生产关系地存在跨区现象,甲拆迁后被安置在A区,但是甲的农村自留地及所属组织仍在B区,就出现了A区和B区都管不着的情况,同时由于户籍关系仍在B区,甲要办理相关公共服务还要回到B区,出现了很多麻烦的问题。同时,新型社区由于是拆迁安置小区,建设不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由于缺乏资本运作,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缺乏需求反馈机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如健身广场、文化阅览室及农村夜校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很多乡镇政府在日常公共服务中,只是按规章办事,并没有太多关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上级政府又不可能对每个村进行调研。即使村民有需求意愿,又受到自身能力影响,找不到合适的反馈渠道,这也造成了往往推行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

 

四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美丽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实施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要狠抓农村环境治理,而干净卫生的水环境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污水乱排放问题是影响农村水环境的核心要素,农村污水乱排乱放在农村普遍存在,农村生态环境差,究其原因是农村都没有地下水管道,无法归集到一个地方排放,同时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出现了即使集中统一收集后也没办法处理,最后农村的生活污水通过农民自家污水管或者道路两边的明沟排入村庄周围的水塘、河流等,由于污水排放过多水质受到了影响,污染了水源,更严重的污染是形成了黑臭水体。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重点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负担,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增加农民的养老金,缩小城乡养老金之间的差距,积极找上级部门寻求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可以利用财政拨付养老项目资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村一级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还要结合“互联网+政务”的模式推广农村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农村养老人员的管理,要发挥社会力量做好农村养老工作,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等,利用这些资源为农村老人提供日常服务,如做饭、保洁等。同时加大对农村网络覆盖,利用医院的远程诊断手段,提高乡镇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让农村养老人员在家门口享受城市医院的服务。

 

二是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安置小区建设,在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前提下,通过运作将社会资本融入安置小区的开发,并结合农民参与的情况,发挥出社会资本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康养等乡村产业上的优势,一方面保障了农民居住在有良好环境的安置小区,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农民拆迁后就业问题,方便基层自治组织管理,从而推动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要充分利用市场、行政、志愿和互助等多种运行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服务体系,通过有偿、无偿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治安、文体等各种便民服务。   

 

三是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完善的公共服务需求反馈机制。一方面依托政府网络平台及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让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过程。还要充分利用好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力量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公共服务需求收集服务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农民的参与度,让农民认识到自己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者。另外,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权力的倾向,农民作为服务的对象和接受者,在机制体系缺失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参与和表达意愿的机会。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听证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民拥有参与的机会,进而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

 

四是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方面是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施农村地下污水管网建设,根据每个村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就近市政府管网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大型村落集中污水处理模式及适用于分散型联户小型污水净化池处理模式,将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或者靠近水源地的村庄作为农村污水治理的重点。另一方面,我们建设了农村地下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后,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维护,明确运行管理责任主体,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维护,以市场化带动专业化,并将这些污水管网及设施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五是积极探索以农村集体资源等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如槟榔合作社、小麦合作社等,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侧重于发展乡村产业,使乡村产业变大变强,以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同时,这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预先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的形式承担本地区的公共服务等功能,为当地的公共服务建设做好资金的扶持。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吸引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合作的新格局。

 

六是发展“互联网+乡村服务”的模式。市县一级可以将辖区内的农村划分为多个监管网络,配备好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开发相应的APP及微信小程序,构建起“互联网+乡村服务”的模式,同时做好相应的宣传与推广,让村民可以在家中实现公共服务,比如说办理相关的证明,申请相关的经营执照,甚至可以通过这种线上政务方式,实现将农产品销售推广到相应的单位,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