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6期

【县域金融】河南省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实施优化路径

发布:2023/06/05 16:43  作者:申嘉涵 苗丰豪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6期  阅读量:

[摘要]  农村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正在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成为农村金融创新的一大成果。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供应链金融,扩大农村融资渠道,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基础。然而,由于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欠缺、政策宣传不够,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低等多方面原因,致使供应链金融政策难以真正落实。要通过激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意识,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健全信贷关键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分技术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等优化路径,推进河南省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实施,从而有效发挥供应链金融解决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问题的作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金融创新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国农村金融经过7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发展,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从金融抑制迈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大部分属于小微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小、现金流动不频繁、信息化水平低等特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村供应链金融作为农村金融的一个重大创新,对于缓解农业农村发展的融资约束、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思路和优化路径,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加强农村地区金融风险防范,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实施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省内农村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使本地的农业农村产业价值链得到了大大的延伸和增值,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全省农业农村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融资困难问题。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和物流商贸大省,凭借其处于国家中心区域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航空港的快速建设,使得郑州等河南多数城市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这也为河南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

 

截至2020年,河南全省共有1031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4383家市级以上农业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8.8万余个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接近10万家农民生产合作社,这为河南省10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当地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农村实现振兴提供了充足的农村供应链金融经营主体。目前在全国55个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地区中,河南省共拥有焦作、商丘、许昌以及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4个名额,此外“好想你”“双汇发展”等多家大型本土企业也入选了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名单。2019年河南省成为全国的农商互联试点地区,在奖励资金1亿元的支持下,省内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并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本土特色,不断创新和推出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如中信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民生银行的“产业链金融”以及广发银行的“贸融通”等都大大促进了河南省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

 

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实施困境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欠缺。近年来虽然河南省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在设立数量和涵盖范围上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整个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比于农村贷款需求的增长速度,专门金融机构数量仍相对较少,缺乏创新动力,资金供给和服务远远落后,农村产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致使很多农户选择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信贷体系关键机制不完善。河南省农村供应链金融在现有的发展中,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缺少健全的跟踪服务机制,在农户有实际贷款而逾期未还时,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而难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道德风险仍然比较高。此外,河南省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制度刚开始发展,补偿标准粗糙、手续繁杂,因此农户的收入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收入仍不稳定,造成农户的还款能力也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专业人才供给和技术支持不足。在河南省农业农村企业中,大多数成员都是由农民组成,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相关农村供应链金融知识的了解显得尤为匮乏。这些传统的农户严重缺乏先进种植养殖等技术的支持,不得不同上辈人一样“靠天吃饭”,因此很难提前预防和科学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病虫害以及潜在的牲畜疾病等。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大多数农户不得不面对减产和减收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进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农户收入减少—偿还贷款能力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信用评估等级下降—规模化经营难以形成—抗风险能力下降—农户收入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在河南省脱贫攻坚战的顺利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下金融服务的差异使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仍然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地区主要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载体进行融资活动,这种简单的存贷款服务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缺失,进而限制了有关农业农村龙头企业高效利用供应链金融以及自身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农业农村的整体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供应链金融政策实施路径

 

强化政策支持,激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意识。政府在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居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民间金融发展规范要求的制定都带有深深的政府行为烙印,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原有的政府行为模式下,农村供应链金融难以发挥自身真正的支农作用,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转变行为模式,找准自身定位,把过去的直接干预手段更多地转变成政策支持和激励手段,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差别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农村供应链金融支农效率的提高。

 

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健全信贷关键机制。传统农户生产行为和信用记录缺失,农业农村征信系统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供应链金融运行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融资体系的“难、慢、贵”问题,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征信体系,使各类信息资源完成整合,实现供应链条的信息共享。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应积极主动引进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打造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在金融服务过程中一方面适度提供信贷主体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规范平台运营环境,促使服务向透明化方向发展。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分技术支持。农村供应链金融工作的管理和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综合型金融人才的支持与推动,尤其对于相关业务的开拓和创新,不仅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金融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要具备农业农村生产方面的业务技能。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于人员培养的针对性,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农村供应链金融管理实践工作,将农业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业务开展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互联网+”时代对于供应链金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机构加大技术成本的投入,通过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自身平台技术,构建比较完善的互联网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扎实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广商业银行自助查询网点,多渠道扩建征信查询服务大厅,但是目前省内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相较于农业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落后,不能为供应链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运用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因此河南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而满足差异化的农村融资需求。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