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仲夏时节,瓜果飘香,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推出了双重甜蜜的“预制菜”饕餮盛宴,欢迎全国各地宾朋的“山海奔赴”,前进村、白马村“同频共振”,两村葡萄基地共迎丰收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与此同时,四川巴蜀书画院在前进村创作基地落成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四川巴蜀书画院的领导、艺术家代表、前进村两委干部参加仪式,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以文化为笔、艺术为墨,为传统农业注入文化活力,前进村进入了书画艺术创作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为下一步前进村、白马村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添彩,四川巴蜀书画院落户乡村
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前进村的葡萄基地已热闹非凡,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等品种的葡萄在藤架下舒展身姿,果粒饱满如玛瑙,引的游客驻足品尝,拍照留念。果农穿梭于葡萄架间,熟练的剪摘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此同时,一场文化盛宴正“款款而来”——四川巴蜀书画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艺术交流、展览、销售、鉴定鉴赏、培训等工作,在文化艺术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此次在前进村设立创作基地,旨在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揭牌仪式上,四川巴蜀书画院院长李鲤致辞,表示此次入驻是艺术反哺乡土、激活乡村内生文化动能的深度实践,未来将学术的深度、艺术的温度,融入前进村的乡村发展,共同绘制一幅“艺村共生”的振兴画卷!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冯国平到会祝贺,对创作基地落成揭牌寄予厚望,认为这必将促进太平街道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前进村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在会上,前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蒋贵全表示,前进村是天府新区的一个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有2700亩葡萄基地,年产鲜果近5000吨,村内保留清代川西林盘、百年古井、碑刻、非遗“竹编技艺”传承六代,长寿女性付素清老人就是其村的,享年119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这里五月枇杷、六月水蜜桃、七八九月有多品种的葡萄、十月有桔子,四季水果不断,蜀前进和川现代农果品牌更是享誉全川。
四川巴蜀书画院前进村创作基地的落成,是“画笔”嫁接“锄头”,用艺术唤醒乡土,是艺术与乡村的一次美好邂逅。书画院名家驻村创作,将葡萄架、林盘院坝入画入书、葡萄礼盒植入书画原创,让农产品承载文化溢价,让艺术扎根田间地头,前进村将与四川巴蜀书画院紧密合作,通过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活动,助力前进村文化振兴,让前进村在艺术的滋养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动现场,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一幅幅葡萄图、山水画跃然纸上,游客纷纷驻足欣赏,频频点头示好,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魅力。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新动能
“葡萄+文化”的跨界联动,为太平街道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白马村由此“同频共振”,2000余亩葡萄基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藤蔓间垂挂的串串果实晶莹饱满,巨峰的馥郁醇厚、阳光玫瑰的清甜多汁、妮娜皇后的独特果香在空气中交织弥漫,酝酿出夏日最动人的 “甜蜜乐章”。
在葡萄香气萦绕的田间,一场文化盛宴同步启幕,同日,白马村 “葡园绮梦・沁夏成宴” 葡萄狂欢季如期拉开帷幕,这场以葡萄为媒、文化为魂的盛会,通过多元业态融合,打造出集趣味体验、知识科普、互动参与于一体的夏日盛宴,为村民与游客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田园记忆。
活动现场划分为主舞台区、品鉴区与互动区三大功能板块。果农们带着自家精心培育的葡萄品种踊跃参会,饱满的果实垒成小山,成为最亮眼的 “展品”;主舞台上,精彩的民俗演出轮番上演,悠扬的民乐、灵动的舞姿与台下观众的欢呼声相映成趣,与葡萄架此起彼伏的蝉鸣交织,奏响独属于夏日的田园交响曲。
互动体验区始终人气高涨,成为游客们的 “打卡地”。葡萄特调冰饮 DIY 摊位前,用夏黑、巨峰等本地葡萄调制出清爽特饮,让味蕾先一步 “解锁” 品种密码;射箭等趣味游戏环节更将参与感拉满,在欢声笑语中,游客们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葡萄品种的认知,80% 的参与者现场便能准确区分三种以上葡萄品种,实现了“玩乐中长知识” 的巧妙融合。
最令人期待的自由采摘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百亩葡园里,村民与游客提着竹篮穿梭在翠绿藤蔓间,指尖轻触饱满果实的瞬间,劳动的喜悦与丰收的甜蜜便在枝叶间悄然流淌。不少游客是首次近距离了解葡萄从开花到结果的生长历程,果农们则热情地分享着数十年的种植心经:“咱们的葡萄都是自然成熟,不催熟、不打蜡,从枝头到舌尖,新鲜得带着阳光的味道!”
此次葡萄狂欢季的成功举办,以 “农产品经济 + 文化体验” 的创新模式,有效延伸了葡萄产业链价值,为太平街道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四川巴蜀书画院的入驻,前进村、白马村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种植村”到“艺术特色村”的蜕变,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硬支撑。这个夏天,太平街道的葡萄甜了舌尖,文化润了心田,这场盛宴不仅让游客体验了田园乐趣,更让 “白马葡萄” 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生动诠释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写下了温暖注脚。
上一篇:恼包村游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