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十一期

四川省荣县联社:“5+”模式引金融活水

发布:2017/10/31 15:04  作者:邓敏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11月刊  阅读量:

5+”模式引金融活水

——四川省荣县联社精准扶贫路径探索思考

 

近年来,四川荣县联社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工作部署,主动担当,因地施策,在当地积极开展一系列金融精准扶贫的创新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特色之路。截至20178月末,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授信2367户,金额7508.24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201户,金额4883.24万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4607万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085万元,单位精准扶贫贷款10522万元,直接或间接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83人脱贫减贫。

 

探索:5+”模式引活水


——“农户+小贷”。小额农贷是农民致富路上的“保险绳”。荣县联社始终聚焦省联社“3100%”和“6个有”的工作目标,累计为全县27个镇乡7092户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做到对符合条件的建档贫困户评级面达100%,具备生产发展能力贫困户授信面达100%100%满足授信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3100%,已支持发展种植业461户,养殖业702户,加工业、服务业38户,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


——“产业+农户”。荣县联社立足各乡镇资源优势,以扶持特色产业为先导,以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创新推行“产业+农户”共享发展模式。近年来,重点支持发展茶叶、柑橘等种植业,发展养鱼、养猪、养鸡、龙虾、青蛙等养殖业,切实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推动落实有扶贫带动作用的承贷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入股协议、帮扶协议、交易合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普惠+滴灌”。荣县联社牢固树立普惠金融理念,始终秉承“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支农支小,壮大实体经济。一方面,突出“大水漫灌”,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20178月,涉农贷款余额299512万元,承担了全县九成以上的农户贷款。另一方面,“精准滴灌”,确定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重点扶持对象,一户一策,有效对接和运用好帮扶政策,把扶贫“输血”巧妙地转化到了扶贫“造血”,使金融扶贫既找到“点”又找到“根”,达到“滴灌”到户、精准扶贫的要求。


——“结对+帮扶”。荣县联社先后与新桥、保华、望佳、度佳、河口、墨林、来牟、铁厂等八个乡镇建立了对口帮扶联系点,落实了一对一帮扶责任人,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结合产业脱贫政策和扶贫信贷政策,科学制定帮扶方案,从技术培训、资金和劳动力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先后向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捐助现金、赠送鸡苗等农业生产物资,帮助贫困户稳步脱贫。


——“渠道+产品”。荣县联社大力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努力延伸拓展服务渠道,目前,已在全县各行政村(社区)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327个,布放自助银行设备机具73台,构建起综合服务、基础服务、电子银行为一体的镇村户三级立体化多元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创新推广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农户建房信用贷款、移民新居贷款、种养大户生产经营信用贷款为主打的一系列脱贫攻坚信贷产品。

 

举措:“四个到位”聚合力


——责任落实到位。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负责督促、指导和制定方案、组织宣传、推动实施等。在对口帮扶上,明确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和职能职责,并纳入绩效评价,层层落实工作职责,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横向协调服务到位、纵向指导考核到位。


——制度设计到位。为确保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荣县联社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实施细则》《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一揽子制度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强化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特别是结合联社实际,创新构建了“一简、二免、三优惠”(简化评级授信、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扶贫贴息优惠)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精准识别到位。为确保贫困户识别得清、扶持得好,荣县联社深入开展访贫问贫识贫,对贫困农户进行建档立卡,确保摸清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做到 “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在全面识别、精准识贫的基础上,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实行村级初评、各信贷网点审核、联社审批的“三级”评级授信机制,以信用评级“联姻”精准扶贫, 让涉农贷款得以精准投放。


——政银互动到位。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荣县联社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互动,避免“单兵突击”,实行“兵团作战”。截至目前,已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贴息贷款1213户,金额4948.24万元。

 

困难:“三大症结”成障碍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截至目前,荣县联社实际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69户,仅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扶贫小贷覆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倚靠政策兜底,无脱贫意愿。二是贫困户缺乏专业技术,难以找到适合自身脱贫发展的生产经营项目。三是据实地入户调研后发现,除贫困户超年龄等情况外,多数贫困户难找到增收发展项目,无贷款用途和意愿。


——产业支撑较薄弱。荣县现有产业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单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群化水平十分低下,金融扶贫缺乏强劲的“产业”推动。再加之产业扶贫与金融精准扶贫信息不对称,农信社难以获得贫困户真实的情况,扶贫小额信贷又难以满足脱贫需求,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艰难。


——政策认识存偏差。一是部分乡镇、脱贫办、村级风控小组对扶贫小贷的工作宣传积极性不高,怕担责。二是乡镇政府和村级风控小组对扶贫贷款政策和流程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建议:六个精准再发力


——健全机制,精准管理。一是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建立领导包片帮扶责任制,切实把信贷扶贫责任落实到网点、到岗、到人。二是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强化宣传,精准推进。一是全方位宣传扶贫政策规定、优惠条件、办理流程等,积极鼓励动员贫困农户使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激发贫困农户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征信金融知识宣讲,教育引导贷款贫困户树立诚实守信,有贷有还、再贷不难的意识。三是大力开展信用乡镇、村和信用户创建活动,打造12个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的带头作用。


——项目引领,精准用力。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信贷投放“靶向治疗”。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产业发展项目实行受理、调查、审查、审批“三个第一时间”办理办结。重点加大对茶叶、柑橘、生猪等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生产加工向龙头企业集中。


——创新产品,精准滴灌。一是创新小额农贷。采取以传统小额农贷为主,以联保、担保为辅的组合类贷款来解决贫困家庭的融资需求。二是创新信贷模式。大胆探索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效应作用,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贷款模式。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加强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普惠再造,精准服务。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二是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应用。全面推广“蜀信e”金融服务平台在贫困地区的运用。


——注重风险,精准防控。一是规范扶贫贷款流程。为确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进一步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申报、审查、发放、贷款贴息、贷后监管、贷款回收等工作进行规范,用制度防范、化解风险。二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要通过一线网点与所辖贫困村结对帮扶,客户经理下沉乡村宣传征信,开辟信用专栏,首先从贫困群众的信用意识培养抓起。


(作者邓敏 单位:四川省荣县农村信用联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