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十期

从理县实践看四川藏区绿色脱贫

发布:2017/09/30 20:32  作者:胡勇明  编辑:卢锦根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10月刊  阅读量: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是藏羌汉多民族聚居区,属于四川脱贫攻坚“四大片区”中的高原藏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88个扶贫开发片区县之一。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县县委、县政府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如期“销号”,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的形势


理县是四川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理县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充分整合新农村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建设、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等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出行难、安全用水难、优质用电难等问题。全县“十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均衡教育得到进一步体现。


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3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4.44%;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在全县81个村。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5元,分别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84.44%、94.13%,农村整体贫困的状况仍未根本扭转,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来自浦溪乡、薛城镇、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的羌族村民们正在进行花儿纳吉赛歌.jpg    

理县花儿纳吉赛歌现场    

 

绿色脱贫成效


——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脱贫。目前,理县已拥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个、特色乡(镇)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省级精品旅游村寨2个,州级精品旅游村寨11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乡村民宿达标户4家,特色经营点4家,全县共有乡村酒店、农家乐、民居接待点742家,床位2.2万张(包含民居接待点);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23家,旅游经营从业人员达20000人。沿河谷村寨近70%的群众参与旅游接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产业,乡村旅游收入已占到了农牧民收入的一半以上。


——民族文旅助推脱贫。贫困村发展文化演艺业,走文旅融合发展路,丰富夬儒节、花儿纳吉赛歌节、若木纽节等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内容,创新节会活动方式,以节促旅、以节造势、以势兴旅。同时,依托人文、自然资源,开展国际性摄影活动,构建世界级摄影基地等,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牧业带动脱贫。一是依托沿河生态农牧业产业带,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种植业、畜牧业及林下产业用地空间,改善贫困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农牧业生产区。二是农耕与文化相融合,推进以羌家农耕文化为核心的卡子村甜樱桃产业园、以古羌风韵为核心的蒲溪沟土鸡养殖基地、以嘉绒藏族风情为内涵的八角碉蔬菜基地建设。三是原生态餐桌,农产品与特色村寨结合,依托农产品美食丰富游客的餐桌。

 

绿色脱贫攻坚路径


——压实脱贫责任抓攻坚。理县县委、县政府建立了脱贫责任、督察巡察、双向考核等“正负激励”机制,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分类制定“五个一”责任主体、22个行业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脱贫责任清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上面有人管、中间有人抓、具体有人干的工作格局。


——整合脱贫资源抓攻坚。对照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标准,整合涉农资金、对口援助资金实施村内道路、安全饮水、活动阵地等项目,紧扣产业发展布局,完善通乡通村通户交通网络,安装道路防护设施,有效缩短产销对接的空间距离,根本改善群众生产出行条件。同时,扎实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让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强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推动光缆入乡、入村、入户。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路上山、水到田、电入户、宽带网络到家门,基本达到了国家脱贫摘帽验收标准。


——发展脱贫产业抓攻坚。一是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持久富民的现实选择,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保品质、树品牌、走高端”思路,建立片区农技服务机制,保证农产品品质。同时,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机遇,发挥专合组织、经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带动扶贫的直接载体,坚持“三态融合”“三微”联动,景区带动促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正逐步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促进脱贫就业抓攻坚。一是采取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发展产业、创业支持、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行分类帮扶。二是依托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建立“捆绑式”扶贫模式,将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投入到涉旅企业、光伏产业及合作社,企业按照7%的比例进行利益返还,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县36个村均已建立了集体经济。

 

四川省遂宁市第四批援藏[理县]干部 胡勇明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