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九期

苍溪县:“四改”基金投向 发挥聚合效应

发布:2017/09/01 08:59  作者:李汀  编辑:卢锦根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9月刊  阅读量:

“四改”基金投向 发挥聚合效应

四川省苍溪县产业扶持基金管理模式的探索

 

四川省苍溪县采取“整合+奖补+撬动”模式做强产业扶持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1.08亿元,其中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6853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非贫困村(社区)产业扶持基金4000万元。在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苍溪县坚持“四改”投向,高效发挥了基金的聚合效应,助推了脱贫产业做大做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苍溪雪梨挂满枝头_6943.JPG    


“平均分配”为“差异奖补”


一是按照产业种类实行差异奖补。制定《贫困户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奖补比例突出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集中发展肉牛羊、中药材等致富产业。目前,苍溪县已基本确立了以苍溪红心猕猴桃为主导,苍溪雪梨、林产业、生态养殖、优质粮油、乡村旅游为辅的产业扶贫体系。


二是按照规模大小实行差异奖补。实行“多建多补、少建少补、不建不补”,通过“户报、村审、乡镇核、县验收”的程序确定全县39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实际规模,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匹配相应奖补资金。各乡镇负责对辖内贫困户的实际产业规模进行奖补。


三是按照发展实际实行差异奖补。按照“村初验、乡核实、县抽查”的程序对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验收,采取先公示后奖补的方式,对当年新发展且发展状况好的产业项目通过“一折通”直补到户。

 

“无偿补助”为“有偿借贷”


一是拓宽借贷覆盖面。出台《苍溪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除面向2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贫困户,还同步在524个非贫困村(含社区)的贫困户开展有偿借贷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到了85%,较2016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


二是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在建立小额信贷风险基金的基础上,苍溪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全县20个农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额度已达到7000万元。同时,县财政2016年以来出资保费8000万元向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中华财险等保险机构购买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有效化解产业贷款还贷风险。


三是优化借贷服务程序。简化“农户申请+村级审核+张榜公示”放贷程序,由放款金融机构和村(社)提供“一站式”服务,财政严格按季直接向金融机构直接贴息,保障及时放款。


“有限投入”为“放大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2017年,产业扶持基金共计70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50万元、占比54%,较2016年增长50%


二是整合项目投入。通过加大农业、水利、以工代赈等涉农部门资金整合力度,增加全县产业扶持基金额度,仅从2017年第一批整合资金中已安排2000万余万元补充到产业扶持基金,占全县产业扶持基金的45%


三是引导社会捐资。通过开展系列扶贫捐资活动,发动贫困村帮扶单位、苍溪籍成功企业家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捐助,已累计捐资达1300万元。

 

“撒胡椒面”为“重点投入”


一是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制定《苍溪县“一村一品”产业扶持方案》,大力扶持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苍溪县已逐步形成了云峰镇青盐村(雪梨)、陵江镇笋子沟村(柑橘、乡村旅游)、龙山镇先锋村(中药材)、石门乡三林村(水产养殖)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二是突出农业园区发展两大重点。累计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资金3000万元,其中,2500万元用于品种繁育,建立猕猴桃品种选育、品比试验、栽培试验示范等基地10个;500万元用于设施技术改良,大力引进推广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黄板诱捕等绿色防虫害等新技术。


三是突出三大主体示范带动。加大对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投入,制定《苍溪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将三会、青龙等10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作为试点,给予每村100万元左右的重点支持投入;重点投入专业合作社70个、2100万元,产业大户104个、3000万元,撬动业主投入5亿元,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00元。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李汀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