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四期

【前沿观察】夯实县域工业经济“压舱石”

发布:2022/04/06 16:01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4月刊  阅读量: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被放到突出位置。

 

工业强,则经济强。虎年春节刚过,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从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政策发力,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

 

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工业经济被赋予了“稳增长”的重任。

 

工业,同样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压舱石”稳,经济坚如磐石,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更要努力夯实县域经济“压舱石”,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增长。

 

工业强则经济强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即加工制造的产业。如果说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是社会经济1.0版,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2.0版,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生产就是社会经济3.0版。从这个意义而言,工业是前两个版本的升级版,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

 

工业强,则社会经济强。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短短数百年创造的社会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封建社会数千年创造的财富,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将工业化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抛在后面,工业强则经济强,是毋庸置疑的。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市辖区。顺德区的底气和支撑,正是工业经济。

 

20世纪80年代开始,顺德40多年坚持不懈发展工业经济,如今,已造就两个3000亿元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风扇、冰箱、微波炉、燃气具基地。制造业的强势崛起,是顺德的立区之本、壮大之源。

 

(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五沙工业区万家乐热水厨电科技产业园  中建 摄.jpg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五沙工业区万家乐热水厨电科技产业园  中建 摄

 

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西部县域同样如此。

 

四川省宣汉县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锂钾资源,引进以天然气为材料的大型企业,以微玻纤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微玻纤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宣汉工业“从无到有到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GDP一举突破500亿元大关,增量达100亿元,在四川省县域GDP排名中,从2020年的第38位跃升至第27位,实现飞速发展。

 

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县域而言,同样需要从多方面出实招,推进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工业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振制造业投资,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工业强县在崛起

 

随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选择“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之路而崛起的县域越来越多。

 

2020年开始,山东商河县践行“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理念,逐年提升工业对全县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提出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着力打造高端医药化工、特色装备制造、通用航空、装配式建筑、食品加工流通五大产业基地。当年,商河县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在山东省147个县域经济排位中,由2019年第141位蹿升至第127位。

 

浙江省山区县武义把“工业强县”作为首位战略全力推进,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净增200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元,居浙江山区26县第二。

 

  (6)浙江省武义县工业区一景 (资料图).jpg

浙江省武义县工业区一景

 

工业强,则经济发展迅猛,增势强劲。

 

统计新冠疫情前2018—2019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GDP排位,排名上升10位以上的县(市、区)有17个,升幅最大的为宜宾市叙州区,2019年排名上升了25位。记者发现,这些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都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如升幅22位的绵阳市游仙区,其战略以“工业挑大梁”,发力先进制造业;三台县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由农业大县转为工业强县;泸州龙马潭区践行“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理念,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达州市通川区推进工业发展的“一轴两翼七支点”战略,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打造川东北产业高地;乐山市犍为县实施“工业强县、文旅兴县”战略;南充市西充县实施“实体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以工业立县、产业兴县为核心,让这些县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骄人战绩,排位大幅跃升。

 

从工业的诞生之日起,工业及工业革命就加速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方向发展,短短200多年时间,经济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已进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信息化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路径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工业是产业的灵魂。在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县域工业的发展已探索出诸多可供借鉴的路径。

 

毗邻型工业经济,着力主动靠前当好“配角”。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棵大树或是区域中心城市,或是强势的工业门类,因为毗邻而具有地域优势,从而主动迎接其辐射,为其做好配套供应,当好“配角”。改革开放之初,江苏省苏州市主动吸纳上海投资的辐射,“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造就了强于省会南京的经济实力。同样是毗邻上海,浙江嘉兴市没有利用好毗邻优势,坐等投资上门,错失20年发展机遇,如今经济实力仅为苏州的1/4。四川邻水县毗邻重庆市,积极主动做好重庆汽车产业的配套供应,“配角经济”风生水起。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模式”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包括核心城市和强有力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出现等四个阶段,如果说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是上海,那么,苏州市就是极化作用下形成的区域副中心。在发展的第二、三阶段,是争夺区域副中心城市,嘉兴市错失机遇放弃极化作用,仅靠滴流作用而远远落后于苏州。

 

特色型工业经济,着力精深加工转型升级。立足特色,利用自身优势,精准定位,持续发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是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资源和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甚至精深加工,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可靠路径。资源型县域的采掘业,如果不进行深加工,仅仅是简单的采掘并出售资源,那么,从本质上讲,它只是经济1.0版,只能等同于原始社会的采摘、渔猎,一旦资源枯竭,便会陷入衰退。

 

2019年开始,河北省实施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2021年,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已培育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的产业集群11个,如县级市南宫已建成亚洲最大的羊剪绒生产加工集散地、“中国轴承之乡”临西县轴承产业基地、北方最大的制鞋生产基地安新县鞋服产业园、“华北纸都”保定市满城区纸制品产业集聚区等,县域特色产业实现强势发展。

 

(3)河北省临西县运河双创科技产业园里一家轴承企业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朱旭东 摄.jpg

河北省临西县运河双创科技产业园里一家轴承企业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朱旭东 摄

 

外向型工业经济,着力创新开拓迈向高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其县域工业经济以外向型为主,经过转型升级,产业已逐步迈向中高端。3月1日,商务部外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外贸总额达到39.1万亿元,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外贸首破8万亿元大关,排名第二的江苏首破5万亿元,两省的外贸已占全国的1/3强,其县域经济与外需联系紧密,外向型特征明显。广东的跨境电商出口发展迅猛,占全国近78%,直邮出口模式占到96%,如化州橘红、英德红茶、南雄板鸭等俏销世界。

 

内生型工业经济,着力立足优势持续发展。从广义上来说,县域经济更大程度上是城际经济、区域经济的附庸,不过,虽然受限于区域经济状况,内源动力仍是县域经济的强大动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格局会更加注重内生型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域,需要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内生动能。因而,县域经济的特色、差异化发展会更为重要。

 

“压舱石”还需加大投入

 

“压舱石”,重若千钧。

 

3月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数据,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7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万亿元,增长8.2%,占比接近四成。其中,工业增加值37.26万亿元,增长9.6%,占比达32.6%,“压舱石”地位明显。

 

2021年11月19日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则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的制造业还需要加大投入和扶持,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进入2022年,我国工业经济投资及扶持力度继续加大。

 

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下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工业经济已放在稳增长的突出位置。

 

地方省市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

 

1月4日,四川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达2322亿元。

 

(4)四川省古蔺县服饰企业的生产车间  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png

四川省古蔺县服饰企业的生产车间  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5)四川省沐川县森态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线   翁成  崔前东 摄.jpg

四川省沐川县森态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线  翁成 崔前东 摄


(1)1月12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恒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对光电产品进行初加工  邱海鹰 摄.JPG

1月12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恒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对光电产品进行初加工  邱海鹰 摄

 

1月5日,浙江省35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清洁能源、轨道交通、安澜工程为重点,总投资达到6386亿元。

 

1月14日,湖北省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武汉举行,总投资847亿元的89个项目集中开工。

 

2月25日,山东省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00个重大项目开建,年度计划投资2317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

 

2月28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计划。今年将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8个方面,实施16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

 

截至3月初,四川、广东、江苏、山东等10余省市已发布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超过25万亿元。

 

实体经济稳增长的新一轮投资浪潮在2022年初始已显示出强劲势头,这预示着县域工业经济也将乘势而起。

 

夯实县域经济“压舱石”,县域工业再次发力,竞逐未来。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