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五期

【县域金融】金融科技背景下农商银行发展探讨

发布:2021/05/07 17:04  作者:梁国莉 周蕾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5月刊  阅读量:

2013年互联网金融起势以来,短短几年时间,传统银行的优势被不断颠覆,曾经依靠点多、人多、面广的农信机构线下优势逐步减弱,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互联网银行发展迅猛,而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恰是中小法人机构普遍的短板所在,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这一短板更显突出。

 

国家进入“大循环+双循环”格局发展阶段,实体经济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抓住市场先机把握形势,搭上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用科技带动金融发展进行数字化转型,用扎实的线下服务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线上业务稳固本地市场,实现服务“三农”普惠金融的同时,提升效益扩大农商银行生存空间,是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长远打算的。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所在,也是农村中小银行机构面对大型国有银行下沉市场的竞争中,能在将来“活下去”的唯一选择。金融科技以数据为驱动,数字化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折射,数字化、智能化是数据发生价值的抓手。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触及核心业务,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简要理解就是将业务经营变得智能化,包含看得见的智能(如大堂机器人、智能柜台等)和看不见的智能(如数据流的自动化),即“把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实现客户信息数字化、营销获客数字化、产品服务数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优化资源以提高效率和收益,降低成本和风险。


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情况。目前75%的银行正在或者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全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接近1500家,仅6家入围2020年的全球银行1000强。且入围的农商银行基本分布在具有科技发展优势的东部地区,内陆地区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地域差距还很大。绝大部分农商银行信贷流程线上化管理仍在空白阶段,缺乏科技驱动的信贷服务体系,数据获取主要通过行内报表系统提取,面向业务的长表设计不适应信息的碎片化和及时性,难以对场景需求快速响应,在经营发展中积累的客户数据、产品数据分散且标准不统一,难以整合进行深度挖掘,整体科技力量薄弱,金融科技人才储备难以满足数字化需要,大多未设立专职的数据分析岗位,数字化转型力不从心。


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五大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补充资本的双重困难。二是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下沉业务和客户重心,压缩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三是低利率环境影响盈利增长,农村金融机构面临负债、资产双重压力。四是科技人才储备有限,数字创新和金融科技转型动力不足。五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基于金融科技发展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要有熟悉、了解和习惯的过程。


在金融科技手段的催动下,可以观察未来数字化银行能从营销、风控、运营各个角度全面数字化,数字化银行不是把银行本身做得更加数字化,而是通过把“合作伙伴”更加数字化,提高它的运营和连接能力,让它和银行有更紧密的合作与对接,未来银行与客户不会仅限于传统银行和存贷款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通过科技赋能,和客户之间既有金融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怎样平衡与省联社的发展联系,怎样结合一切可以结合的力量尽快补足已经落后的短板,怎样在农村中发展优势,寻找可以燎原的“星火”,提升在地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力,是农商银行亟待厘清的;西部地域优势稍显落后,吸引人才能力不足,财务力量薄弱,在金融发展的浪潮之中,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也给了农商银行可以扭转劣势的机会,农商银行无法成为发展中的佼佼者去吸引一流的科技人才来三四线小城市,但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如何提升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和留住金融科技人才也是挑战之一。

 

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建议


补齐短板迎接挑战。第一,金融科技发展活力不足。由于信贷投放产品不够数字化、智能化,与市场需求匹配度较低,无法使用巧力,只能采用“死磕”的方式拓展贷款,也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贷款是农商银行的生存资本,数字化转型促使信贷产品趋于智能化,信贷产品智能化推动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入。因而信贷产品营销只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并深化改革,依托金融科技来建立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手段,深化场景应用,细分场景领域,尝试推出更多的针对不同群体的可循环信贷产品,才可能将其高效化、智能化。


第二,电子渠道市场挖掘力度不够。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电子渠道的市场挖掘是我们发展线上业务的基础,电子银行业务不仅是完成任务指标,更应该是抓稳抓牢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缺乏整体规划仅注重当前利益必定影响长期发展。二是考核方式存在偏差,注重数量考核而忽略了质量考核,跟随省联社的目标考核方向亦步亦趋,缺乏用数字化思维去做能够更好落地的细化处理,管理指导与一线实际脱节,线下服务没有发挥出优势。三是培训力度不够,员工缺乏专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条线对指标的解读、阶段性的发展要求和意图未传达到位。


规避劣势借力发展。农商银行整体科技力量薄弱,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精力和财力有限,在数字化转型上盲目投入容易造成费用花了效果却不好的局面。


因而稳步发展数字化转型时首选借力的方式:一是借助省联社大平台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借力”是主动的行为,首先利用省联社平台打好线下基础,拓展更多地方特色业务。二是借助银联的活动如“移动支付农村市场建设”等,学习本地他行的先进经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三是借助金融科技公司,适度引入先进技术整合科技系统,开展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如目前与申控物联合作搭建的“活客”平台等。


在科技人才不足的时候,数字化转型可以理念先行。毕竟“转型最大的挑战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往的经验”,理念先行就要拥有数字化的思维:一是重视数据分析,用数据说话代替惯性思维。二是有聚焦思维,量力而行,集中精力办大事,产品落地比形式主义更重要。三是具有迭代思维,一个系统的开发不可能一步到位,肯定会有修补和升级,系统的应用、迭代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再通过内外部培训,加快培养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人才,加强业务与科技的融合,在各业务条线逐步建立专职的数据分析师队伍。


避开雷区稳步转型。一是“重线上、轻线下”,在很多人看来,数字化转型就等于发展线上业务、弱化线下业务,部分机构一味追求线上获客,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拓展客户,短期来看成效好效益高,但最后的客户却不是自己的。认识到农商银行的业务优势、竞争优势是在线下,获客要着力依靠线下聚焦优势,只有这样客户数据、信息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重外力、轻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借助外力是可以的,但理念思路、关键环节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甚至完全依靠第三方科技公司从而丢失主动权。


三是“重开发、轻应用”,数字化转型开发、优化系统是重要路径,系统质量折射转型质量,但相对于开发系统,更关键的是系统的落地和应用,否则开发系统就只是增加成本甚至流于形式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在金融机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背景下,可广泛借鉴其他农商银行的经验,深度结合本地特色,系统规划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用数字普惠金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作者梁国莉 周蕾 单位:达州农商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