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乐山三江农商银行:“党建+”扮靓乡村振兴金色大道

发布:2019/04/11 16:46  作者:杨上平  编辑:陈天航 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作为四川省乐山市首家、全省第二家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乐山三江农商银行,紧贴“农商血脉”,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党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党建、业务经营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良性互进。2018年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123.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1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1.93亿元,惠及229家农村企业、81370户农户,在该市金融系统、农信系统位居第一,并被乐山市中区人民政府授予“助力脱贫攻坚特别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党建+主责,护航乡村振兴


“党建+”的根本是党建工作本身强起来、硬起来。乐山三江农商银行党委突出主责从严从实抓党建,把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护航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建立“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党委成员挂联机制。总行党委成员下沉一线,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制定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让党建工作由过去的“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三是建立“两学一做”常态化机制。针对基层党支部分散,党员不能集中参加“党员活动日”现状,以党委班子送学、党校学者讲学、红色基地促学方式,并以微信推送、QQ群发布“送学上门”,提升学习效果。


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组织覆盖工程。调整规范党支部设置,由过去的11个调整为13个,实现党建全覆盖无“空白点”。完善党支部班子配备,各党支部均设立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压实工作职责与任务。健全党内生活、党员管理、廉政建设等党建制度20余个,编制党建工作手册,规范党建台账管理,破解党建工作难点。二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把茅桥支行、苏稽支行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成基层党建先进典型。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为平台,引导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唱响“在农信、爱农信、干农信”主旋律。三是实施阵地建设工程。坚持实用、管用原则,投入资金30余万元新建、改建党建阵地,实现各党支部均有独立的、规范的活动场所,建成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阵地。


发力“三个聚焦”。一是聚焦纪律规矩。围绕执行省联社党委决策部署、推动工作是否有力等内容开展纪律督查,坚决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问题。二是聚焦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联社相关规定,树立“机关为基层、后台为前台、全员为客户”的服务意识,落实首问负责、督察督办、责任追究制度,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团队。深化“阳光信贷”工程,认真开展对贷款客户的廉洁回访工作,切实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监督,对回访收到的问题线索一查到底。三是聚焦“微腐败”。认真处理客户投诉咨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


党建+主业,服务乡村振兴


“党建+”要在服务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始终不忘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初心,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密切政银企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做实载体创新,形成自身特色。


抓实“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对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积极与乐山市中区党委政府及金融办、农办、农业局、交通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掌握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重点项目,成为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办银行。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合作,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提供信贷资金保障。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提供多层次、高保障的金融保险服务。二是精准营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辖区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业园、科技园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营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支持名单库。三是精准营销产业项目。营销好现代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土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等农业项目的贷款营销。营销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抓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营销,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营销好公共服务项目,抓好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的金融服务。


做实“三大支持”。一是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势,丰富金融产品,延长金融链条,大力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川字号”品牌创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仅2017年以来就为13个项目提供授信金额10.28亿元。如为改变乐山市医药行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局面,给予海棠医药公司1.5亿元的信贷支持建成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中药生产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川西地区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二是支持新业态发展。积极发放创业贷、民宿贷、农家乐贷款1.2亿元,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竹产业转型、田园综合体建设重点项目,推动“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出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等系列贷款产品,累计发放0.8亿元贷款支持“村村通”公路新、改、扩建和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等美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厚实“三大建设”。一是创新开展“双基共建”。主动与乐山市中区党委组织部联系,利用党政的组织优势、党建优势,发挥农商银行的金融优势、网点优势、人才优势,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的“双基共建”活动,并选派29名党员骨干组成首批“金融村官”,分别派驻到全辖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32个村(社区)挂职,开创了乐山市首家地方性银行与区级部门联动先河。至2018年末,支行党支部与辖内村(社)党支部开展“双基共建”9个,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35次,开办“金融夜校”61场,建档立卡农户由“双基共建”前的1.02万户增长到18.36万户,授信评级从0.6万户增长到13.77万户,贷款发放从0.8万户增长到1.2万户。二是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地方党政合作,推行金融联络员制度,借助村委、驻村干部、金融联络员力量,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18年末,已签约金融联络员14人,覆盖辖区14个乡镇,新增评级授信农户13万户。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建设。以广覆盖的物理网点基础上,在每个村选择信誉好、有威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众,在他们家里设立助农取款点,并在三圣村、青平村、石桥冲村、荔枝湾村、牟子镇、茅桥镇、九龙乡、苏稽镇设立8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将银行柜面服务延伸到村一级,让村民在本村就能实现取钱、转账、查询、消费等个人金融业务,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筑实“三大民生”。一是持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用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积极放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业扶贫贷款和项目扶贫贷款,精准助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筑牢脱贫根基。大力推广“蜀信e·惠生活”平台在贫困村的应用,抓好电商扶贫。扎实抓好“人才帮扶”“资金帮扶”“党建帮扶”“教育帮扶”四项举措落地落实,稳步推进系统定点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户脱贫、村退出目标。2018年末,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859.5万元、扶贫项目贷款18750万元、扶贫产业贷款4920万元。二是推进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加强校园、医疗、物业、公交等行业应用拓展,积极推广“就医通”智慧医疗、“校园通”智慧校园、“小区通”智慧物业、“乘车通”智慧公交云平台,做好教育、医疗、物业、公交等领域配套金融服务。进一步丰富金融社保卡功能和行业应用,积极营销金融社保卡发卡和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类代理项目,持续做好政府涉农资金代付、补贴代发等业务。三是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与教育系统和学生资管中心合作,开通“助学贷”绿色通道,同时有针对性地推出贫困生生活补贴、奖学金补贴、车船费补贴和蜀信亲情卡费用全免、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等五项优惠举措,为贫困学子“解愁”、为困难家庭“分忧”。2018年末,已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51笔、金额215万元,为269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称赞。


杨上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