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以农为本 取信于民

发布:2018/04/02 16:03  作者:黄维茜  编辑:罗志强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以农为本 取信于民


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爷爷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所事事”的老头子。他最喜欢在家乡老屋的地坝里,教我唱歌、拉二胡。幼年的记忆中,我喜欢坐在门槛上,看着爷爷悠闲地锄着地,时不时抬头看看我。我记得爷爷时常会将挂在墙上的一块红匾取下来,反复端详,并轻轻地擦拭上边的灰尘。我问过爷爷这是什么?爷爷告诉我——这啊,是咱们农信人的本哟!那时候的我不明白爷爷说的话,直到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农信人,我才开始理解爷爷当时所说的那句话。为了能更多了解爷爷的事儿,我开始缠着家里人给我讲爷爷的故事。


QQ图片20180328092958_副本.jpg    


我的爷爷叫黄忠禄,20岁的他成为了农信社的第一批员工,在马边信用合作联社苏坝分社工作。年轻的他肯于吃苦、勤于学习,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在一线窗口爷爷一直用一颗热忱的心做好工作,同时也帮助来办事的百姓解读政策、解决困难。长此以往,在当地老百姓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爸爸跟我说过一件小事儿。有一次,一位婆婆在柜台取钱时忘了把钱带走,爷爷心想老人家找不着钱该多着急啊。他四处打听,快天黑的时候才找到婆婆的家,把两百块钱交到焦急的婆婆手中时,婆婆拉着爷爷的手不住地说着感谢。爷爷擦着汗水说道:“大娘,您别客气,农信社就是咱们农民自己的银行,就是一家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十多年后,爷爷从一个年轻小伙儿成长为分社主任。他一直鼓励教育身边的同事,一定要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因此,当地群众也对苏坝分社评价非常高。爷爷当时想,信用社的根本在于农村和农民,要让当地农村发展起来!作为分社主任,当地乡亲们非常信任他,把他选为向阳村的党支部书记。向阳村山高坡陡,位置偏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爷爷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联合了周围四五个村的村干部,商量修建一条能够直达山脚的路。为了能修这条路,爷爷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从山脚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不知走了多少趟跌了多少跟头。很多人从刚开始的没信心觉得做不成,但看着爷爷这股精神头,到后来都愿意跟他一起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米两米,一段又一段,爷爷同村民同吃同劳动,硬是用锄头开山劈路,两公里的陡坡石板路,历时两年,三千多级台阶。路通那天,村民们奔走相告,鞭炮齐鸣,就跟过年一样,这条路的修通达成了山里人几代人的愿景。路修通了,爷爷又开始忙活起种果树的事儿,他说,地在农民的手上就是宝贝,可不能浪费。他通过农信社的平台和资源,带领村民种植水果,农信社在这件事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老百姓记情,桃子、李子、丰水梨挂满树梢的时候,大伙儿都管它们叫“农信果”,爷爷还自费修建了通往学校的路,1000多步的台阶,为当地孩子铺出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路。爸爸告诉我,那些年,爷爷在家的时间很少,他的精力大多花在了如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他在农信社干了几十年,人好的很,大家都很敬重他。他啊总是说:“咱们农信人,农民就是我们的根本,农民对我们的信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2017年,考上信用社的我回到家乡老屋,这里已经没有了爷爷的身影。老屋厅堂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一块带钟的扁,上面写着奖给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中共乐山市委在一九九六年六月奖给爷爷的。看着这块陈旧的奖状,爷爷那句话回响在我耳边。农业农村农民,这是农信人的本,是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更是我们奋斗不懈的动力。如今的四川农信社,历经六十余载风雨,在一代又一代农信人的努力下,遍布川蜀大地山山水水,发展为全省最大的社区性、零售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我们新一代的农信人,更应该秉承着“在农信、爱农信、干农信”的农信精神,在助力推动治蜀兴川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历史机遇里,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以农为本,取信于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井研县农村信用社  黄维茜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