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向晚,《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的恒德社区,这里不仅是当地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更是一个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为引擎、服务民生为抓手的共同富裕实践样本。
2023年以来,恒德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14万元,带动110余名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探索出一条“资源盘活、服务多元、治理反哺”的共富新路径。
党建引领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
成立于2020年的恒德社区,由恒大城与天德华府两大住宅区及部分农转非群体构成,总人口5500人。作为城乡结合型社区,如何破解治理碎片化、资源闲置化、群体差异化难题?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破题,构建“组织领航、地企领跑、党员领头”的三级联动机制。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恒德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整合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双报到”党员力量,打造“邻里汇”党建品牌,推动解决房产证办理、物业矛盾等民生问题126件。
通过成立社区集体经济公司——攀枝花市瑞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量化集体资产2700余亩土地、5093平方米商铺,形成“三资”管理台账,并以“社区占股52%、居民小组持股48%”的模式,激活沉睡资源。2023年,公司营收314万元,较2022年增长115%,反哺社区基建、环境改善及贫困户帮扶资金超30万元。
与此同时,恒德社区还通过清产核资专项行动,摸排出闲置资产13处,量化经营性资产130万元,引入专业企业合作开发。例如,与国家级普惠托育企业锦兰教育集团合作,建成攀西首家“托幼一体综合服务中心”,提供0-6岁托育学位240个,年营收超40万元;少儿综合训练中心可容纳500名青少年活动,成为社区经济新增长点。
多元服务 拓宽增收渠道
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恒德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妇”,打造出了三大服务平台:一是解决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的托育服务平台,并同步提供保育员、育婴师等岗位,吸纳全职妈妈转型就业,一举两得;二是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社区依托智慧医养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接入全市“花城e+”系统,提供紧急救援、家政服务等,创造护理、家政类岗位;三是妇女就业平台,建成了800平方米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开设“共富学堂”,提供藤编、电商、养老护理等免费培训,年均培训1200人次,带动500余人灵活就业。社区居民学员周玲燕通过藤编课程,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月收入超3000元。
民生反哺 构建治理“共同体”
恒德社区还将集体经济收益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共富—共治”的良性循环。
其中,不能不提到红色物业破解治理难题。针对物业费收缴率低的问题,社区成立“红色物业”公司,将集体经济分红与物业费缴纳挂钩,仅3个月便使收缴率从15%跃升至80%,安置村民缴费率达95%。收益用于建设电瓶车充电站、改造绿地等,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针对农转非居民的种菜需求,恒德社区又改造了1.96亩荒地为“开心农场”,设置家庭菜园、萌宠喂养区,举办农耕主题活动140余次,既满足了乡情又杜绝了私垦乱象。此外,打造“红白喜事”礼仪堂,倡导文明新风,获居民广泛好评,用文化融合留住了乡愁。
除此之外,恒德社区还组建了“暖心、靓美、畅行”等5类邻里互助团,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发放“邻里券”130张,兑换物品价值1.4万元,促进居民自治融合,让志愿服务凝聚人心。
恒德社区中心副主任肖凤彬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社区+企业+居民”合作模式,拓展电商直播、母婴护理等新兴业态,计划在今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个,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同时,针对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推动“共富学堂”覆盖更多需求。
从“城乡二元”到“幸福邻里”,恒德社区以党建为针、经济为线、民生为布,绣出了一幅共同富裕的锦绣画卷。这里的故事,不仅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生动注脚,更为全国城乡融合型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恒德经验”。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书写“家门口共富”的新篇章,让更多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文/图 周淼葭)
下一篇:邻水“五一”促消费活动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