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冬虾上市!小龙虾 “鲜”俏舌尖市场

发布:2025/11/25 17:29  作者:刘佳雨 舒晶 严孜晗  编辑:车文斌  来源:雁江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

“哇!这一笼的虾品相真好!”11 月 19 日上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天池村的蒙溪生态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稻虾种养基地里,工人们身着水裤,熟练地将地笼中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进盆中,刚出水的虾群鲜活灵动,瞬间引来现场一片赞叹。

近年来,雁江区依托独特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搭配“稻虾共生”的科学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孕育出的小龙虾生长快、活力足,且因稻田环境滋养而虾体洁净、肉质饱满,成为地道的 “生态虾”;更借此打破小龙虾“夏产冬缺”的季节性壁垒,让冬虾既卖出好价钱,又成为冬季小龙虾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抢手货”。作为雁江小龙虾的核心产区,丹山镇自11月起,镇内各小龙虾养殖基地便进入忙碌期,捕捞、分拣、外销的节奏紧凑有序,处处是产销两旺的热闹景象。

图1  稻虾田.jpg

稻虾田

图2  虾农收虾.jpg

虾农收虾

图3  分拣小龙虾.jpg

分拣小龙虾

“鲜”声夺人 “卷”向市场

“这个季节的雁江小龙虾根本不愁卖,我们现在天天连轴转,就为赶完手里的订单。” 天池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负责人陈有军一边帮工人分拣小龙虾,一边介绍,“目前天池村300多亩稻虾田,每天能收获近800斤小龙虾,经过筛选后发往全国各地,其中大虾收购单价能达到25元/斤。”

雁江作为小龙虾养殖与销售的重点区域,常规小龙虾集中上市期为每年2月至5月;而冬季受低温影响,全国小龙虾产量锐减,市场供需缺口明显。得益于冬季温暖的独特气候,雁江恰好能为小龙虾生长提供适宜环境 —— 正如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有军所说“小龙虾低于10℃就不活跃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既保障了冬虾稳定生长、持续供应,又精准填补了冬季鲜虾市场的空白,让“反季雁江虾”成为稀缺资源;而这背后,更离不开“稻因虾而香,虾因稻而肥” 的“稻虾共生”模式加持,为冬虾品质与产量双重保障奠定了基础。

“你们看这虾的肚子,干干净净没有泥污,肉质饱满还Q弹,吃起来一点土腥味都没有。” 陈有军随手拿起一只小龙虾向记者展示。冬虾的热销,也让他对后续发展更有信心:“这批冬虾卖完,我们就会陆续投放新种苗、调配饲料,为明年的量产做准备。”

图4  小龙虾.jpg

小龙虾

图5  稻虾田.jpg

稻虾田

田间起舞 “卷”出好前景

冬季小龙虾受消费者青睐,除了“反季鲜”的优势,更离不开科学养殖技术的加持。走进天池村的养殖基地,连片的稻虾田看似与普通农田无异,实则每一处管理细节都藏着“养虾秘诀”。

“关键就在‘稻虾共生’的管理上。” 陈有军解释,冬季未完全收割的稻草,对小龙虾而言是“多功能保障”:既能净化水质、吸附杂质,又能能为小龙虾提供“藏身之处”,减少应激反应,让虾群更具活力。

小龙虾的优质生长,也离不开村民的悉心照料。“我们每天要按时投喂饵料,还要定期检测水质、清理杂物,干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 天池村村民徐光树一边巡检虾田,一边笑着说。

一片稻田,收获 “稻 + 虾” 两份收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 这是丹山镇“稻虾经济”的亮眼答卷。以往单纯种水稻,每亩田一年纯收益仅六七百元;如今推行“稻虾轮作”,每亩年均增收超3000元,农田效益翻了好几番。

为让“稻虾经济”持续壮大,丹山镇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改田3464亩、改土6391亩。目前华光村、大佛村、天池村、两河村、楠木村、谢家桥村已实现连片发展,并成功招引众诚祥霖、中虾农业、良田万亩、濛溪水产等稻虾种养的企业与业主入驻,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

“当前,丹山镇稻虾种养面积1.3万余亩,正不断更新养殖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雁江区丹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丹山镇还将通过产业提质、品牌赋能、科技驱动,让“稻虾经济”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色杠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文/图 雁江融媒体中心 刘佳雨 舒晶 严孜晗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