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一个“煤”独大的煤炭城市,到如今公园绿地遍布、文旅项目纷呈的生态花园……河北省磁县,这个昔日的煤城,正悄然上演一场“绿色蝶变”。
“十四五”以来,磁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旅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绿”而行,向“新”发力,逐步转变为以文旅和绿色发展的崭新面貌。
循环经济 向“绿”而行
磁县,是资源流动的枢纽,更是产业腾飞的跳板,百年工业积淀与新时代机遇在此碰撞。
近年来,磁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九大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扩投资、强支撑、增后劲。今年1至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亿元。卡伦姆新型特种药肥、格锐恩绿色钢能循环利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组织效率和集聚效应显著提升。
磁县化工园区始建于2009年,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园区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理念,以中化集团为龙头,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布局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化工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延伸煤基化工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集群现有企业80余家,自2022年起营业收入持续超百亿元。是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化工集中区、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名县,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磁县持续推动“焦后化产”向高端新材料跃升,形成碳材料、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子级化学品四条高端产业链。今年1至8月,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08.4亿元,同比增长34.5%,预计全年突破150亿元。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3家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创A,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生态建设 向“美”而兴
滏阳河,邯郸的“母亲河”,从磁县穿流而过。如今,滏阳河畔的如意湖公园游人如织,餐饮、游乐项目红红火火。
冬日暖阳下,微波荡漾的溢泉湖湖面上大雁云集,时而悠闲地游弋,时而翱翔天空,场面蔚为壮观。
远山如黛,山林苍翠。天保寨景区通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重焕生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
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近年来,磁县致力于绿色转型,着力生态修复,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在城区,从疏通城市交通脉络到筑牢防洪安全屏障,从破解停车难题到打造生态游园,磁县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用务实举措回应群众期盼,让千年磁州在焕新蝶变中迸发新活力,让百姓的幸福生活在细微处生根发芽。
磁县立足城市整体规划全局,注重城市“绿意”的提升,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创新开展“五治”行动,重点打造中华慈大街15公里景观大道,今年以来城区补植、新增绿化面积4.7万余平方米,71万余株乔灌木扎根生长;更巧妙利用城市边角地、道路节点等闲置空间,建成70余处“口袋公园”。目前,全县公园绿地总面积达336.0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7平方米,真正实现 “300米见绿、500米进园”,让群众在散步赏景中触摸历史文脉、感受文化魅力。
特色农业 向“质”而强
金秋时节,在磁县禾下土脱毒甘薯基地里,收割机轰鸣穿梭,农户们俯身捡拾,一个个光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香。
作为磁县“一县一品”战略的核心产业,磁县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这些曾经扎根田间地头的“小红薯”,如今正以蓬勃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金元宝”。
作为全国唯一的甘薯作物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磁县甘薯良种繁育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值突破1.6亿元。目前,禾下土公司已形成育种、组培、种薯、育苗“四位一体”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构建了从种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禾下土甘薯种业产业联合体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以磁县为核心,在全国建有多个育种与繁育基地,已完成18个新品种选育,年产脱毒种苗10亿株,推广覆盖全国29个省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超500万亩,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薯种薯种苗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民收益稳步增长,为乡村振兴撑起了“硬脊梁”。
从满足味蕾的农产品,到驱动发展的“金元宝”,磁县小红薯的华丽转身,正是“一县一品”战略的生动诠释。磁县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科技赋能为引擎,将“小特产”培育成“大产业”,让“土味道”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赋能文旅 向“新”而盛
转型后的磁县,不仅产业多元,更充满青春活力。文旅产业瞄准年轻市场,从“工业老城”蜕变为“活力新城”。
作为东魏、北齐皇陵核心区,磁县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抢抓邯郸市构建“两区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北朝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从“单点突破”向“整体跃升”转变。
今年是磁县作为北朝文化旅游带首年轮值县。以此为契机,磁县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轮值召集人机制,高起点编制了《轮值县推动邯郸北朝文化旅游带建设实施方案》,携手峰峰矿区、临漳县、成安县、冀南新区构建起“五区县联动”发展格局。这一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磁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北朝文化核心IP,系统整合本地特色资源,精心打造了六大核心景点:溢泉湖风景区、磁州水墨园、北朝考古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及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这些景区串联成一条集文化探源、生态休闲、主题娱乐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深度体验。
走进磁县,北朝文化元素随处可见:道路两旁,印有北朝文化元素的道旗迎风招展;道路节点,色彩绚丽的北朝路面彩绘引人入胜;特色标识标牌清晰指引方向。截至10月,磁县已完成北朝文化旅游带风景道首期工程提升改造,规范化布置沿线风景道旗660面,精心打造文化元素路面彩绘63处,系统化安装特色标识标牌80余处,一条彰显北朝文化特色、提升旅游体验的风景廊道已初具雏形。
区域联动不仅停留在规划层面,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五县(区)19家核心景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创新推出首款区域联票产品——“遇见北朝畅游卡”,让游客一卡畅游多景点。同时,开通临漳铜雀台—磁县方特—峰峰响堂山的“北朝文化公交专线”,实行“一票通达、多点停靠”的便捷运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域旅游交通的可达性与便捷性。
强有力的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效。今年“双节”期间,磁县累计接待游客56.39万人次,位居全市第5位,同比增长14.38%;实现旅游总花费4.16亿元,同比增长15.19%。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20.9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51.16万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地游客占比提升至41%,主要来源于京津地区及晋鲁豫三省,区域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从“黑金”到“绿意”,磁县的产业结构在变,城市气质在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悄然提升。如今,行走在磁州大地,如同畅游在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之中。
(文/中国县域经济报 李杰 通讯员/齐雄 崔岩)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