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合肥蜀山区:乡村老年大学课堂开到村居

发布:2025/11/19 15:56  作者:吴昊  编辑:车文斌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阅读量:

11月13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硕大塘村老年学校内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一场“银龄新课堂”手机直播教学活动在此火热开展,吸引了40余名老年学员积极参与。

这堂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老年课程,成为小庙镇织密老年教育网络、赋能老人幸福生活的生动缩影。

 

解锁“新技能”

13日下午两点,由硕大塘村老年学校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举办的手机直播课堂准时开讲。

“大家知道吗?咱们拍村里的稻田、手工活,直播分享出去,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家乡,还能帮着卖农产品呢!”课堂上,授课老师王艳慧手持手机,为老年学员们详细讲解直播的“门道”。

授课过程中,针对老年人关注的拍摄构图、视频剪辑、直播操作等痛点问题,王艳慧采用“案例解析+实操演练”的教学方式,通过拆解热门视频制作步骤,手把手指导学员使用手机剪辑软件。

互动环节里,学员们踊跃提问:“如何打开直播?”“怎样添加背景音乐和文字效果?”王艳慧逐一耐心解答,并现场演示美颜滤镜、机位切换等实用技巧。

“以前觉得直播是年轻人的事,今天一听才知道,咱们老年人也能通过直播丰富生活、为乡村振兴出力!”课后,学员钟慧兴奋地和同伴们交流,“我想试试直播卖家里的土鸡蛋,说不定还能带动邻里一起增收呢!”

这场接地气的直播课,不仅让老人们学会了新技能,更让他们找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生活“有滋味”

11月11日下午,小庙镇老年大学的二胡课堂上弦音婉转,人气爆棚。二胡老师穿梭在学员中间,手把手纠正大家的姿势。

二十余名学员中,既有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也有刚闲下来的村民,大家都被二胡的独特韵味吸引,成了班级里的“忠实学员”。

“以前没事就在家看电视,自从报了二胡班,每天都盼着上课。”学员王世富擦了擦琴弦,笑着说:“和老伙计们一起学、一起练,不仅学会了拉二胡,还交了不少朋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课堂上,老人们相互交流技巧、彼此鼓劲,遇到难点就共同请教老师,悠扬的二胡声交织着欢声笑语,成了晚年生活最动听的伴奏。

家住老年大学附近的学员张克稳对老年大学的课程十分满意。“除了二胡,我还选了太极拳和交谊舞两门课,感觉回到了年轻时候!”他乐呵呵地说,“课程就像点菜,喜欢什么选什么,太对我们胃口了!”

小庙镇老年大学不仅普遍开设了声乐、器乐等大众化课程,更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量身打造了太极拳、交谊舞等银龄特色课程,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绽放“新风采” 

在小庙镇,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小庙镇精准锚定打造“15分钟学习服务圈”目标,将老年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百姓家门口。

“我们镇一半是回迁社区,老人集中,对文化生活需求迫切。”小庙镇老年大学校长王业俊介绍,“遵循‘就近就便’原则,我们采用共建共享模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现有资源,在硕大塘村、拐岗社区等10个村居建立了分校,织密了一张覆盖全镇的老年教育网络。”2025年小庙镇各分校开设5—6个班级,共吸引约680名银龄学员走进课堂。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员们在学习之余,还催生了奉献的热情。小庙镇老年大学孵化培育了文艺展演、社区调解、直播助农等12支银龄志愿服务队。“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现在能服务社区了!”黄梅戏班学员余艳琴自豪地说,“我们经常在节日里为邻里表演,还教其他感兴趣的老人,这退休生活,比以前上班还充实!”

“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如今,在小庙镇的各个村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幸福夕阳红”的画卷上,留下了自己绚烂多彩的一笔。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范围,邀请群众定制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把高质量的‘文化盛宴’送进百姓日常,让更多老年人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展现风采。”王业俊表示。(文/中国县域经济报 吴昊 通讯员/陆冰洁 陈三虎)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