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创新潮涌。11月1日,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合肥市庐阳区召开。作为国内仿真领域的年度盛会,大会以“数智仿真、新质发展”为主题,汇聚顶尖专家与行业领军企业,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探讨创新应用、协同路径及生态构建,为仿真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大会现场(何刚 摄)
聚焦产业核心:共话技术新趋势,展望发展新空间 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自力表示,仿真科学强交叉、强综合的优势日渐凸显,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引领科学研究范式变革、驱动产业创新的核心战略性技术。
当前,仿真技术已突破传统工业边界,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交通基建等关键领域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与应用价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有望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未来,仿真科学与技术将朝着数字化、虚拟化、高效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普适化方向不断发展延伸,驱动社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未来迈进。
以科技创新为底色,合肥已打造出“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标志性产业集群。聚变能源、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在此加速布局。
2024年,合肥经济总量超过1.35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领先,量子科技、低空经济、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加速崛起,科创能级持续跃升。 本届大会采用“1+21+1”模式,即1个主会场、21场专题分会与1场产业展会,吸引全国约千名学者与业界代表。议题涵盖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与合肥当前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为技术与产业深度对接搭建了优质平台。
筑巢引凤谋长远:深化多维新布局,冲刺产业新高地 大会的召开,也为庐阳区发展仿真产业带来重要机遇。“我们期待通过大会链接更多产业资源。”庐阳区本土企业合肥栖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参会时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AI仿真引擎云平台OpenLab,实现了多尺度、多物理场高性能计算,部分核心精度指标超越国际主流软件。
近年来,庐阳区深入实施“2+3+X”产业战略,将软件与信息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构建“一港七园”产业载体,出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专项文件,全区已形成完整的产业支持体系。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区146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收规模已突破150亿元。
以大会为契机,庐阳区正加速推进仿真产业布局升级,当前,庐阳区正加快推进AI仿真创新园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集AI仿真研发、传感器制造、智能计算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实现从“单点企业”到“产业集群”的能级跃升。
大会召开当天下午,合肥市暨庐阳区“链上有约”AI仿真产业闭门会同步举行,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精准对接、深度合作的专属交流平台,推动形成“企业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以会促产,以产兴城。今日的庐阳,正以中国仿真大会为契机,依托“一港七园”的产业载体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决心,全力冲刺在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的黄金赛道上。一座立足合肥、辐射长三角的仿真技术与智能传感产业高地,正加速崛起,绘就一幅数字赋能、智领未来的壮丽图景。(文/图 县域经济网 吴昊 通讯员/王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