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9点,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敲钟村寨子山下的果园里,刘树文正拿着锯子,和身边的果农王显彬一同对着柑橘树比划着。“树木要敢锯敢剪,中间这根粗枝可以锯掉了,来年发的新枝条能结更多的果子!”他一边指着枝干,一边向王显彬讲解修剪技巧。
作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刘树文的足迹遍布全区27万亩柑橘园,他用数十年的柑橘种植经验培养2000余名柑橘种植能手,让更多人种好雁江蜜柑,将雁江“柑”甜传递四海。
刘树文指导柑橘种植
柑橘林
手把手教 田间“课堂”培育2000余名种植能手
秋日暖阳下,在敲钟村的寨子山下,目之所及,生机盎然,“塔”型的柑橘树上,远远望去果子不多,走进一看,黄绿相间的果实大小均匀,层层叠叠挂在枝头。“很多农户舍不得锯掉大枝条,导致有些枝条太强势,抢走太多光后,小枝条不会有更多的花芽,果树的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刘树文一言,道出很多农户蜜柑产量不高的问题所在。
土生土长的敲钟村人刘树文,与雁江蜜柑的缘分始于1997年。那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创业,瞄准行情向好的蜜柑产业,却遭遇了“开门黑”——自家果园亩产仅两三千斤,远未达到预期。2008年的一场变故让他下定决心寻找柑橘种植突破口,那一年柑橘生长前旱后涝、甜度不够,致使销路不畅,单价从一块多降到了2毛多。
这次变故刘树文意识到,要种出市场欢迎的柑橘,必须精准把控柑橘品质,直径65-85毫米的蜜柑大小适宜,更受市场欢迎。于是他便泡在园子里摸索起来,遇到不懂的就询问专家。
“无光不结果,内堂挂果才有产量!以前4-7月要抹几次芽,经常抹芽反而会刺激发芽!”最终,他摸索出一种“小枝修剪免抹芽”技术,这一技术将单人管理效率从1亩提升至10亩,果树花芽更多,产量也随之上升。同时,他还将周边村民带动起来,一时间,敲钟村的柑橘产量高、品质好,村民更靠着种蜜柑尝到了甜头。
“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的柑橘都好了,雁江蜜柑的价格才会更理想!”2009年,他成为了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开启小课堂,手把手教人种柑橘。培训会上,他总是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术,在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良、配方施肥等方面为其他村民答疑解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2000余名果农成为种植能手,这些能手活跃在雁江各镇,为雁江柑橘产业发展增添着新动力。
刘树文指导柑橘种植
刘树文指导柑橘种植
云端传技 用匠心带领乡亲追梦
扎根蜜柑产业多年,刘树文凭借自己的努力被评为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还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带头人。2009年,刘树文建起了雁江区现代柑桔专业合作社,依托中柑所、川农大、农科院等院所的技术,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小合作社成了大合作社,面积也从75亩扩大到5000余亩,带动周边镇村改良柑橘品种2000余亩,提高了柑橘的品质和产值。
伴随着雁江柑橘产业的发展,他培养的这些种植能手忙完自己的果园后,还通过为其他果园提供农事服务获得不低的报酬。“学了刘树文老师的技术和经验,我的果园亩产能稳定在12000-13000斤!空了就和村民一起出去帮人修剪枝条,一天的收入不低于200元。”王显彬兴奋地说道。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传授好技术,雁江区总工会给我开了一个抖音账号‘劳模带你种柑橘’,我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定期推送视频,让更多果农能够看到、学到。”刘树文坦言,他的技术,来源于他的老师们——全国劳动模范杨明、省级劳动模范陈亚军等人,因老师的示范与带动,他也成为了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不断培育柑橘产业接班人,用一颗匠心为雁江柑橘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雁媛应该怎样修枝”“蜜柑采果后要如何管理”“耙耙柑如何管理”……在他的视频中,一个个深奥的词汇经过他的沉淀,视频语言通俗易懂,为果农们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指导,评论区中,不仅有资阳本地的果农询问管理技术,还有其他柑橘产区的果农留言请教。
依托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雁江蜜柑的种植技术通过短视频越传越远,还通过网络宣传擦亮了“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的金字招牌。如今,雁江柑橘种植面积超27万亩,年产量46万吨,面积与产量居全省第4。越来越多“刘树文”们,由“工”到“匠”,不断精进种植技术,为雁江柑橘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图 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刘佳雨 冯柏瑞)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