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在青神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筹规划下,该县创新构建了“一通二单三抵押”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其中:“一通”即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二单”即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与黑名单,“三抵押”即农业设施、畜禽活体、农作物三类农村产权。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主力军,青神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此项改革对于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畅通融资渠道、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全程积极参与、率先探索实践,实现了农村产权融资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一、在“一通二单三抵押”体系中的实践与行动
(一)深度融入“直通平台”,精准滴灌乡村产业
青神农商银行将“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作为线上精准获客、风险初筛与服务优化的核心抓手,强化平台应用与下沉推广,让金融服务直达田间地头。
一是全面融入直通车体系,强化宣传扩大覆盖。积极对接直通车平台,系统化运用平台共享的土地确权、产权流转、财政补贴等动态数据,有效赋能信贷人员快速构建客户“精准画像”,显著提升贷前调查效率和客户识别准确率。同时,依托全县33个农村综合服务站,常态化开展信贷直通车平台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现场讲解、发放折页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直通车政策的知晓度和使用率,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需求推进产品创新,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紧密围绕直通车平台所汇聚的差异化、个性化产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该行“法人银行、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在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眉山监管分局的指导下,积极联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量身打造了“畜禽设施贷”“青衣农房贷”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具备额度灵活、期限匹配、利率优惠等特点,精准对接不同经营主体在设施农业、产权融资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二)活用“白黑二单”制度,筑牢风险防控堤坝
该行将“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全面嵌入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将其作为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核心依据。对于纳入“白名单”的684家优质主体,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执行“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三优先”政策,并配套提供额度提升与利率优惠。例如,对某白名单内养殖企业,该行在3个工作日内即完成了300万元贷款的审批与发放。反之,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主体,则严格执行联合惩戒,在信用修复前坚决不予新增授信,有力维护了全县健康、诚信的金融生态。
(三)勇闯“三类产权抵押”领域,破解融资担保难题
作为该行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本环节聚焦长期存在的抵押物范围窄、担保能力弱等问题,成功实现多项产权抵押业务“从零到一”的跨越,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探索出可行路径。
一是全省首发“畜牧设施抵押贷款”。针对农业设施“确权难、评估难、抵押难、处置难”等问题,该行主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依据《青神县农业设施抵押评估细则》和《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以畜禽养殖设施为抵押物的融资突破,为首本设施农业类不动产权证书持有人发放附记畜禽养殖设施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有效提高客户授信额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此类贷款3笔金额1600万元,为盘活农业固定资产探索了有效路径。
二是创新落地“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为化解活体资产“监管难、价值波动大”等风险,该行积极构建“政银保”协同机制。贷前,将借款人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授信前置条件;贷中,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检疫数据和保险公司承保信息开展交叉验证;贷后,建立专项业务台账,定期与农业农村部门核实存栏数量与保险续保情况,并规范完成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通过构建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显著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累计发放畜禽活体抵押贷款1126万元。
三是积极探索“农作物抵押贷款”。面对农作物价值评估与抵押处置的现实难题,该行主动参与县农村产权专家评审机制,派出业务骨干参与价值评定,并按照不超过评估价值70%的比例审慎授信。同时,充分借助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公开竞价机制,保障抵押物在风险发生时的有效流转。在此框架下,成功发放全县首笔柑橘树抵押贷款80万元,助力“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的特色农业资源转化为有效融资信用,为鲜活农产品融资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青神经验”。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与价值
长期以来,行业风险大、缺少抵质押物是制约农业客户获得融资的关键难题。青神县农村产权融资试点以来,通过对畜禽设施等农村产权进行确权颁证、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完善抵押登记及预处置流程,有效明晰客户产权,避免产权纠纷,提升客户资产实力,增加合格抵质押物及融资额度,有效盘活沉睡资源,破解融资难题。
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一通二单三抵押”改革实践,该行在切实履行地方法人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自身业务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该行坚持以创新驱动金融服务供给,持续拓宽产权融资覆盖面。今年以来,累计发放“青衣农房贷”5142万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抵押贷款250万元、生猪活体抵押贷款1126万元、农作物抵押贷款80万元,相关产权抵押类贷款合计投放达8198万元。信贷资源投放更加精准高效,有力支持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健发展与产业升级。
二是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在推进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该行主动对接政府搭建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标准化评估机制与规范化处置流程,有效拓展合格抵押物范围,全面强化贷前、贷中与贷后各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实现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提升。截至目前,相关业务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整体风险可控,为持续创新筑牢安全底线。
三是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同度显著提升。作为多项产权融资业务的“首单”破冰行,该行以积极主动的创新姿态和扎实稳健的实践成效,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监管机构、农业经营主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扎根三农、敢闯敢试、专业可靠”的银行形象日益凸显,社会公信力与品牌美誉度持续增强。
三、实践中的思考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该行发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环节:一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规范性不足,信息不透明,增加了银行尽职调查与信用评定的难度;二是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种类及数量较少,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活跃度不高、流动性不足,抵押物处置渠道仍不够畅通,制约了相关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三是畜禽活体抵押存在“存栏数量核实滞后、异动信息难以及时掌握”的风险,影响风控效率。
针对农村产权融资实践中的优化空间,该行将主动作为、多方协同,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一)深化平台功能与数据融合,强化科技赋能风控。建议在政府统筹下,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方面拓展“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数据维度,逐步整合税务纳税记录、水电缴费明细、社保参保情况等反映经营主体稳定性的信用信息,进一步丰富客户“精准画像”;另一方面同步推动智慧监管系统互联互通,特别是在畜禽活体抵押监管方面,建议协调省农业农村厅,推动四川智慧动监平台向银行开放专属查询端口。通过端口互通,实现活体存栏数量、检疫合格证明、出栏备案信息的实时调取,在抵押物发生出栏、转移或死亡等异动时,系统自动向银行推送预警,推动监管方式由“人工排查”向“智能预警”转变,有效降低监管成本与风险。
(二)扩大农村产权供给,激活交易市场活力。针对当前产权确权范围窄、交易不活跃问题,分两步推进:第一步拓宽确权颁证覆盖面,目前仅完成几宗畜禽养殖设施确权颁证,建议将冻库、烘房、鱼塘、乡村民宿、柑橘树等高频融资需求产权,统一纳入“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附记”确权范围,同步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确保符合条件的产权主体 “愿办能办、快办办好”,进一步增加农村产权供给;第二步降低交易成本、培育市场氛围,联合县农交所完善交易规则,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降低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流转手续费等交易成本,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经营主体对产权交易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三)推动评估体系标准化,提升结果公信力。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行业协会及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对农业设施、畜禽活体、农作物三类产权,分别制定细分评估指标体系(如农业设施按建设成本、使用年限、维护状况分级,畜禽活体按品种、月龄、健康等级、市场行情定价,农作物按树龄、亩产、品控标准、产销合同核算);二是明确评估流程规范,统一资料清单、现场勘查要点、价值测算公式,避免“同一产权、不同评估”的差异问题,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市场认可度。
(四)健全风险缓释机制,提振融资供给信心。针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不成熟、风险分担不足的问题,重点推动两项举措:一是建议县政府牵头设立“县级农村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为金融机构开展产权抵押类业务提供风险缓冲;二是深化“政银担”三方合作,降低产权抵押类贷款的担保费率,通过“风险共担+成本让利”双措并举,进一步打消银行放贷顾虑。
(五)强化内部能力建设,打造专业服务队伍。聚焦“懂农业、通金融、善风控”的团队建设目标,实施三项赋能行动:一是开展“专题培训计划”,每季度邀请农业农村局专家授课组织1次农村产权政策解读、每半年开展1次实操演练,全年培训覆盖所有信贷人员;二是建立“导师带教机制”,选拔3名产权抵押业务骨干担任 “导师”,对新晋客户经理人员实行“一对一”带教,确保新员工 3 个月内具备独立开展业务能力;三是完善考核激励,将产权抵押业务户数、投放金额、资产质量纳入客户经理绩效考核,设置专项奖励,激发团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结语:
青神县“一通二单三抵押”改革为该行在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青神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扮演好改革“排头兵”和金融“主力军”的角色,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大胆创新,为全面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助推青神县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坚实的金融力量。(文/周以万 张毅军 陈婉遐)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