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访谈

杨刚:37载深耕资阳雁江交通一线

发布:2025/09/16 15:31  作者:何莉  编辑:车文斌  来源:雁江融媒   阅读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交通运输领域,有这样一位“老兵”——杨刚。自1988年投身交通事业以来,他扎根一线37年,从汽车修理到运政管理,从公路管理到规划统计,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擘画蓝图,用真情解决民忧,先后荣获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获评先进个人。2025年更是入选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

图1  杨刚在工作 拷贝.jpg

杨刚在工作

图2  杨刚协调工作.jpg

杨刚协调工作

踏遍乡村路 “拼劲”筑牢农村交通基石

“多录入100米,就可多争取到100米的建设补助资金,绝不能因疏漏让家乡错失发展机会。”这是杨刚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为摸清全区公路通行情况,科学编制“十一五”及中长期农村公路规划,他带领调查组直面雨季路烂、80%道路车辆难行的困境,白天靠车胎挂链、徒步行走采集数据,夜晚加班校对录入,电脑里“通宵达旦”的备份文档见证着他的坚守。

3个月内,杨刚走遍雁江区22个乡镇482个村,将3000余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规划数据库。如今,雁江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060公里,密度248.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列全省前茅,实现100%乡镇、行政村通水泥路,先后创成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乡村大地因便捷的交通焕发生机。

擘画同城路 “闯劲”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中,交通互联互通是关键突破口。杨刚整天对着地图研判,深夜伏案编写方案成常态;酷暑天带队实地踏勘,反复论证后提出蜀都大道东延线资简段布线方案。然而,方案推进并非一帆风顺,终点未纳入简阳市规划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杨刚没有退缩,他10余次参与对接协商,详细阐明道路对缩短成渝距离、构建交通一体化的意义,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推动两地交通部门签订接线协议,该项目成为资阳市成资同城化三大标志性项目之一。

多年来,杨刚持续发力,成功推动成资渝高速6个互通、成渝高铁资阳北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重点项目落地。如今的雁江区,已融入成渝交通主轴,迈入“双高铁+地铁+三高速”时代,重庆1小时、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成为现实,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架起民生桥 “真情”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一次下乡调研时,他了解到保和镇紫微场与东安广佛场之间仅有一座人行桥,群众赶集、学生上学极为不便,而且建桥计划因资金问题搁置已久。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刚立即行动起来,深入研究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成功将这座桥梁纳入省渡口桥建设计划,并推动桥梁顺利建成通车,圆了群众长久以来的“过桥梦”。

自此以后,杨刚更加关注桥梁建设问题。他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群众,将全区20个涉水涉渡点位纳入部省渡改桥规划,并逐步推进实施。同时,他还争取到了30余座危桥改造项目。一座座新桥如彩虹般架起,一个个安全隐患被消除,群众“过河难、过河险”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生幸福在畅通的道路上不断延伸。

37年风雨兼程,37年初心如磐。杨刚把青春与热爱全部奉献给交通运输事业,用实干担当在雁江大地上铺就了一条条连接发展、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文/图 雁江融媒 何莉 通讯员/廖茂华

上一篇:张宇飞:守护文脉根基 传递基层民声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