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赛迪顾问重磅发布《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并揭晓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江苏省昆山市以GDP5380.2亿元雄居榜首,其多年龙头地位无可撼动,江阴市以GDP5126.1亿元紧随其后,不到300亿元的差距让其大有追赶之势。榜单前10强中,江苏的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福建的晋江、浙江的慈溪、山东的龙口、湖南的长沙8个县市虽相互位次略有交替,但前十位次均十分稳固,让后面追赶者只能望其项背。而四川的简阳市、西昌市、宣汉县、江油市、射洪市、彭州市、金堂县7地已是连续三年跻身百强榜,虽全部位居“70”后且位次变化不大,但西部第一的上榜数量,也算维护了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尊严。特别是简阳市、西昌市、宣汉县3县市正瞄准千亿目标奋力冲刺,引领四川县域经济强县矩阵梯队加速竞跑,有望在未来百强榜中脱颖而出。
梳理榜单发现,赛迪此次发布的2025年全国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3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上榜百强县也多为老面孔,区域分布不均,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但“强县强省”特征明显,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简阳市滨江绿道
西昌邛海
进一步分析榜单发现,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梯次分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等省均已形成不同模式的百强梯队。江苏、山东两省百强县梯队建设良好,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均存在明显优势,湖北后50位百强县争先进位动力充足。浙江、山东头部县域竞争力强,四川、湖北、安徽、辽宁、广东、云南等省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而湖南、内蒙古、贵州、江西、陕西等省(区)则仅有个别百强县分布在前50位。
宣汉县城全景
江油城市夜景
赛迪研究报告指出,百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千亿县持续扩容,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其中7个县凭借经济总量大、人口基数大、财政收入高、人均收入高、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等特点发展成为“超强县”;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竞争加剧。
射洪市城市全景
彭州市南部新城 (品鉴彭州供图)
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专家表示,“超强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较高形态,是指同时具备经济体量大、人口规模大两个典型特征,关键性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地级市、部分省会(首府)城市水平,符合II型大城市标准的一批县域。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慈溪市、长沙县、义乌市7个“超强县” 。这7个“超强县”经济总量均超2000亿元,昆山 (5380.2亿元)、江阴(5126.1亿元)GDP突破5000亿元,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破万亿元,义乌外贸出口额5889.5亿元。超强县通过产业优势吸纳人口,形成“人口-经济”正循环。慈溪、晋江等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张家港融入上海 “半小时经济圈”,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金堂县全景
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专家建议,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十大关系。包括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县域和城区、强县和富民、招商引资和公平竞争、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人口流失和消费扩容等十大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文/卢锦根 图/本刊资料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