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资阳雁江:做好春灌“水文章” 引得活水润良田

发布:2025/04/21 11:37  作者:叶紫林 李雅  编辑:车文斌  来源:雁江融媒  阅读量:

春灌供水,关乎粮食安全,更系民生福祉。作为四川盆地重要产粮区,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近年来直面水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老化等挑战,以“调水补源、固基提效、精管节用”为突破口,探索出“水源联调网络+灌溉工程升级+精细管控机制”的春灌保水模式。

构建“活水网”,蓄满“丰收水”

日前,记者来到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滴水岩水库,只见清澈的水流顺着沟渠哗啦啦地流向水库,曾经快要干涸的水库现已蓄满了“远道而来”的毗河水。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宛如一条“大水龙”,为雁江区的水库群带来了生机。

“3月中下旬开始,雁江启动毗河调水,计划调水260万m³,其中生活用水20万m³,农业灌溉用水240万m³。”雁江区水务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办公室主任杨茂强说。

1.jpg

毗河水灌溉农田

清澈的毗河水流入滴水岩、白果湾、鲤鱼等7座水库。这7座水库作为供水网络的“骨干”,是雁江春灌用水的重要储备库。更为巧妙的是,雁江区以白果湾水库为辐射中心,将其丰富的水量输送至红旗、方朝等4座水库,这4座水库如同“支线”,进一步延伸了供水的覆盖范围,形成了一张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骨干+支线”水库水源联调网络。

与此同时,雁江区充分利用沱江丰沛的水资源优势,对双石桥、四合等3座水库实施动态补水。根据不同时段的用水需求和水库蓄水情况,精准调控补水流量和时间,确保水库始终保持充足的蓄水量。通过这一系列水源联调措施,雁江区水库蓄水量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为春灌提供了充分保障,让农民们在春耕春种时心里有了底,农田有了充足的“解渴”之水。

夯实“硬支撑”,提升“水效能”

春灌供水的稳定与高效,离不开坚实的水利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雁江区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全区水利设施的整体效能。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和提升蓄水能力的关键工程。雁江区共有33座病险水库,目前已有28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工作。“主要是对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增强水库的蓄水和供水能力。”雁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jpg

蓄满水的水库

同时,77座水库的维修养护工作也已全部完成,通过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水库的各类设施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水库的整体蓄水能力,较以往提升了131%,为春灌供水提供更为可靠的水源保障。

此外,雁江区积极推进丰裕、堪嘉等5个试点镇全域灌溉项目建设。新建提灌站如同一座座“抽水堡垒”,将水源高效地提升至高处,扩大了灌溉范围;整治山坪塘则是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增加了山坪塘的蓄水容量,使其在春灌期间能够发挥更大的调蓄作用;完善补水管网则像搭建了一条条“输水动脉”,让水能够顺畅地输送到田间地头,减少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有效提升了试点镇的农业灌溉覆盖率,让更多农田能够及时得到春灌用水的滋润。

用好“智慧脑”,激活“水效益”

有了充足的水源和完善的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春灌供水的又一关键环节。

3.jpg

清理干净的渠道

雁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实施精细化管控,让水资源在春灌中发挥出最大效益。严格执行“三统一”用水审批制度,即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相关部门根据水库蓄水量、区域旱情等级以及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要求,制定供水计划,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为打通灌溉通道的“最后一公里”,雁江区组织镇(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渠道清淤专项行动。投入1700余套设备,对全区的灌溉渠道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渠道内的淤泥、杂草和杂物,修复了90余处损毁设施,疏通渠系长达35公里。通过这些努力,保障了灌溉渠道的畅通无阻,让水库里的水能够顺利的流到每一块农田,避免了因渠道堵塞而导致的供水不畅问题。同时,建立了常态化的渠道巡查和维护机制,确保渠道在春灌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实现水资源从水库到农田的高效输送。

从毗河调水的汩汩清流,到智能管道的精准滴灌;从清淤疏浚的机械轰鸣,到智慧监管的指尖轻触……资阳雁江正以全新的思维破解“水瓶颈”。渠道里春水奔腾,源源不断地流入万亩良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灌画卷在田野间徐徐展开。/图 雁江融媒 叶紫林 李雅)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