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追踪

四川经济稳中有进

发布:2023/11/20 16:21  作者:本刊记者 周淼葭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日前,四川省统计局发布报告,对2022年全省县域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主体功能区经济运行走势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在183个县(市、区)中,近七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超百亿元。

 

七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过百亿元

 

据此次统计,2022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183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过百亿元的有125个,其中超过500亿元的28个,较上年增加2个(广汉市、射洪市)。

 

这组数据表明四川的经济韧性充分彰显。183个县(市、区)GDP增速均实现增长,90个县(市、区)的增速高于全省。

 

由此可见,四川省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33个城市主城区,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4%,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57个重点开发区县,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第一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量级整体抬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表示,去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不同规模的县(市、区)GDP都实现正增长,彰显出经济韧性。城市主城区和重点开发区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第一产业占比提高,说明产业在区域中的集中度有所提高,区域优化分工见到成效。

 

此外,去年四川百强区、百强县入围数量增加,反映出四川省强县强区培育成效显著,部分重点县域经济增长较快。

 

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成效明显

 

从统计数据看,四川省2022年城市主城区支撑有力,服务业主导优势明显,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493.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1.3%、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重点开发区县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实现工业增加值6201.3亿元,工业化率为33.4%、比全省高4.5个百分点、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中最高,培育形成了金堂节能环保、射洪锂电、泸县白酒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农业贡献突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6%,比全省高12.1个百分点,农产品主产区县实现粮食总产量1241.5万吨,连续11年占全省的比重超过35%;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有52个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4个区县与全省持平。

 

显而易见,四川省各主体功能区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亮点。

 

“发展质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领。”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表示,全省县域经济更加突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成效明显。

 

城市主城区突出城市功能建设,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对市域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重点开发区县突出工业强县(市),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主产区县突出农业发展优先,农业贡献突出,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经济增速快,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逐渐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有51个县(市、区)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777元),其中有17个超过10万元、较上年增加3个;183个县(市、区)中,有14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139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

 

不过,当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经济总量还需壮大、区域间经济发展仍不均衡等短板。对此,不少专家表示,县域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

 

“要继续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盛毅建议,尤其要加大承接工业项目的转移,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制造企业。通过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引导有限的发展要素尤其是土地和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的县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戴宾看来,县域间还需要加强合作,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打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将县域空间布局、城镇发展、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纳入更大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纵向经济联系,推进与毗邻县域的横向区域合作,推动县域经济开放式协同发展。(文/周淼葭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