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乐至农商银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2023/11/10 10:51  作者:林灵  编辑:陈天航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近年来,乐至农商银行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培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10月底,累计收集客户调研问卷21755采集信息10014户,贷款用信净增2478,信用卡净增6500张;累计评定信用户10.63万户,信用村170个,信用乡镇14个。

 

因地制宜,把好“三个关”,着力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一是把好信用评价标准关。根据《四川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微信贷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农户信用等级评价评分表》《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打分卡》,明确了评价主体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偿债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并指导各营业网点具体实施。二是把好信用信息采集关。以“摸清市场边界、逼近市场边界”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各营业网点成立信息采集小组,依托“双基共建”,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采集,逐户填列评级授信及信用户评定表,留存信息采集、调查及宣传相关影像资料,并及时落实人员将评级授信资料录入CRM系统。三是把好信用评价流程关。全面推行“三级”评价办法,即:以信息采集小组为单位,提出信用等级评价的初评意见;以支行信用等级评价小组为单位,对初评意见进行集中讨论,提出复评意见,汇总上报总行;以总行信用等级评价领导小组为单位,对上报的评价结果进行终审备案,以此确保信用评价结果切实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并将复评结果返还各支行,按行政村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提高信用评价的公信力。

 

多方联动,运用“三个力”,着力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借助各级党政的行政推动力。按照“诚信帅乡.幸福乡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安排乐至农商银行各级部门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提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二是发挥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吸引力。在推进过程中,乐至农商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信用户“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等一系列惠措施,让信用评价高、信誉好的户在政策上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以此调动户参与信用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乐至农商银行运用取得的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并带动自有资金累计发放“助农振兴贷”、“支小惠商惠贷1227户金额58900万元,平均利率低至4.48%。三是激发广大户主动参与的内在驱动力。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传媒进行全方位宣传,力求所有户知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并将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和优惠政策张榜公示,把户荣誉感和信用意识以及实际利益统一起来,激发了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年初以来乐至农商银行利用“3.15”、“6.14”等宣传日,在公共场地开展专题宣传8次,分发传单2000余份,接收咨询700人次。通过“乐至农商行”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推送征信知识短文20篇、短视频3个,努力改善客户信用文化缺乏及道德观念淡薄的状况。引导客户关注“天府信用通”微信公众号1500余户,“天府信用通”注册户数58户,通过“天府信用通”平台融资664笔金额49986万元。

 

多措并举,依托“三个保障”,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宣传培训保障。乐至农商银行征信管理人员按季对全县营业网点进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专题培训、辅导,增强各层面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制度办法保障。根据县域特点,结合本行实际,印发了《四川乐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将信用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营业网点,条线部门开展工作检查指导,及时解决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环节存在的一些操作性、规范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三是共享平台保障。乐至农商银行利用CRM系统、评级授信系统、贷款业务系统,将采集到的客户信息入人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对户信用信息实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建立了工作长效机制。(文/林灵)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