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资阳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组合拳”,扎实培育全市4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辖内近一半农户,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依托,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畅“信用”之渠,引金融“活水”。为充分依托“信用评定”普惠百姓,让金融“活水”直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近年来,资阳农商银行在人行资阳市分行和资阳市国金局的指导下,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进乡村、街道和社区,解决经营主体信息缺失问题,完善评价体系,同时持续宣传“天府信用通”线上融资服务新渠道,一系列措施让农村金融主体“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
“20万元贷款,当天就拿到了!”近日,资阳雁江区小院镇某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克喜出望外的向大伙儿分享银行贷款“当天申请当天拿”的故事。
郭克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主要从事花卉的种植和销售。“做生意的头几年,正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缺钱的时期。我拿不出足够的抵押物,想发展,很困难。”郭克回忆到,当时自己正为农场经营发展的流动资金发愁,适逢看到村公所政务公开栏中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的宣传,随即按照宣传指引在天府信用通平台注册并发布了融资需求,当天资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便与郭克联系。
资阳农商银行对经营主体进行信息采集
在审批过程中,资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郭克的农场经营状况良好,且之前已经因为经营者经验丰富、重约守信等因素被评为优秀级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重要条件都符合放贷要求,因此经过银行联动审核、云端审批、线上放款,当天天还没黑,贷款就已发放到账。困扰已久的问题如此顺利解决,这让郭克“以为自己在做梦”。
郭克遇到的困难,正是“三农”发展过程中缺乏担保导致融资困难的具体体现,而促进贷款顺利发放的前置条件中,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块“硬证书”起了重要作用。
这背后,源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机制的不断完善。今年来,资阳农商银行主动融入政府、村社、客户,发扬农信社“大挎包”精神,与村社干部一同走进农户家中,深入了解农户金融需求,普及金融政策知识,通过开展“走千访万”“进村入户”“送码入户”等工作,扎实推行“整村授信”工程,大力支持养殖大户、创业能手、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经营发展金融需求;用好CRM系统工具,多维度为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画像”,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大数据库,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辖内所有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据统计,自2023年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工作启动以来,资阳农商银行已走访辖内272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1541户被评为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邀请598户经营主体注册天府信用通平台,并通过天府信用通平台助力394户经营主体融资9.2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融资7031万元,切实将信用优势转化为经营主体发展的有力抓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图 梁欢)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