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农商银行现有62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其中:有56个是从原186个便民金融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而成,其中,2021年按照省联社农村金融服务站点VI 3.0建设要求新建10个。截止10月末,62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交易笔数28万笔,金额7110万元,有6个达到省联社“四流合一”考核评价标准。在为村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大小额农贷、集合贷等产品推广,支持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通过共建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成为该行在村级的一个根据地,打造成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获客留客,提升交易量和为存贷款等主营业务赋能的作用。
积极行动 抢占先机
截止10月末该行与绵竹市14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签定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协议,通过激活助农取款服务点,积极主动抢占农村市场主阵地。特别是现在行政村建设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结合“双基共建”“红色信贷”工作设立阳光信贷公示宣传栏。公布服务人员、监督电话、贷款流程、金融产品和贷款利率等信息,公示整村评级授信结果,宣传绵竹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及贡献,建立金融夜校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让老百姓熟知并认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和服务。当前,该行正按照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
强强联手 合作共赢
推进银政合作。一是该行与绵竹市行政审批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政务+金融”,依托镇村便民服务点,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整合资源力量,推进政务和金融服务共建共享、服务内容互联互通、便民活动合作联动。绵竹市行政审批局正在梳理下放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审批事项,该行已对接行政审批局,争到省联社的支持,将可下放审批事项整合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设备上。目前,第一个示范点,孝德镇年俗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正进入基础运行阶段,待省联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终端布放到位后,行政审批局下沉到村级的农业类、社会保障类、医疗保障类、林业类、退役军人类、食品安全类共70余项行政业务将融入到服务站综合服务之中,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站办结解民忧”的便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二是与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推出个体工商户开办“零成本•直通车”业务,截止10月末代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813户,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推进银税合作。该行积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2021年7月,主动对接绵竹市税务局,签订银税合作协议,在代开发票和代收税款、代收社保医保、合作营销“蜀信税金贷”、宣传引导四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开办代开发票和代收税款业务。截止11月15日,4个首批试点机构,共计代开发票7笔,金额合计28.29万元。二是代收社保医保业务。今年该行开通了医保社保二维码缴费渠道,参保人员可直接通过微信扫码缴费,拓宽了缴费渠道,增强了缴费便捷性。自2020年10月24日医保社保征收工作开始以来,该行在营业网点、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共布放300余个缴费二维码,截止11月15日,该行2022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各渠道收费3.7万笔,金额1520.36万元,占全市已缴费金额的81.69%。三是合作营销银税互动专属信贷产品“蜀信税金贷”。“蜀信税金贷”产品门槛低,手续简,主要贷款对象为本地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单户最大额度可达1000万元,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在B级(含)以上的客户均可办理,并能享受该行同类贷款利率减50BP的优惠。为进一步加大纳税客户的支持力度,2021年该行将M级客户纳入准入,进一步扩大银税合作的服务范围。截止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蜀信税金贷”贷款77笔,累放金额9283万元,现有贷款余额2918万元,共计为客户节省利息支出约46万元。所有贷款均未出现逾期和欠息现象,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在营业网点设立单独区域,宣传税务代理业务,设置专人负责受理业务咨询、办税引导等工作,通过专业、细致、到位的服务确保各项业务顺利推进。
推进银企合作。一是携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绵竹市支公司,将保险服务项目纳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范围,“牵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商户与保险公司签订本村及周边村的保险业务代理协议,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植入代理承办保险公司业务宣传、代收保费等工作。11月11日,双方正式签订“金融+保险”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双方优势渠道和资源,全力推动“金融+保险”深度融合,共同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努力。二是该行与联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联通公司代办代收业务融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将于近期正式签约。
找准痛点 突破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艾毓斌理事长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推进专题工作会上要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要做好“六个一”,特别强调“找好一名服务人员,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真正运营好的关键之一。”面对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存在的“进度慢、人难选、报酬低”的三大困难,该行认真分析,找准“人”这个痛点,实现精准突破。
一是党群服务中心“三化”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程。按照行政审批“三化”建设要求,目前与市行政审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4个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中,只有年俗村“三化”建设已完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相关标识标牌已安装完成,在基础业务运行中。其他3个示范点,也尚在建设之中。二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人员选聘困难。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的综合性,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水平、时间精力、参与配合度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会熟练使用智能POS和手机银行办理账户查询、小额取现、转账、贷款还款、缴费预存等金融服务,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社保/医保缴费、校园缴费、挂号就医等生活缴费服务,还要根据不同的共建模式,代办各种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协助开展金融夜校,发布便民信息、开展“惠生活”农村电商服务等,人员素质要求高,符合要求的人选不要找。三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报酬较低。该行虽然制定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考核办法,但是由于推荐业务过少,且现有的综合性业务收入低,加之相关营销统计系统尚未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金融联络员的营销任务统计、营销效果分析,仅通过手工统计,不够及时准确,导致主动营销缺乏,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足。
针对三大困难,通过调研走访,该行将全市96名保险协理员和原村级金融联络员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人选的首选。保险协理员和村级金融联络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本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每月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工作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加之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是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最佳人选。该行制定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人员基础服务费用加业务营销计价的报酬模式,既增加了协理员和联络员的收入,又减少了该行成本支出,还让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人员的更稳定可靠,实现了“一举三得”。
绵竹农商银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照建好一个阵地、理出一份清单、找好一名人员、布好一台机具、设计一帧菜单、建好一套系统的“六个一”工作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就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文/绵竹农商银行 邓斌
关注官网微信